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42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1.
B/Al复合材料的制造、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B/Al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包括热压扩散法、熔体浸渗法等。从工艺的角度分析了复合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和环境对B/Al复合材料及对B纤维的影响。对B/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在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分析认为国内采用热压扩散法制备的B/Al复合材料性能稳定 ,其管材、型材已达到了应用阶段 ,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中应用此类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朱帅  杨合  郭良刚  邸伟佳  凡玉 《航空学报》2014,35(11):3145-3155
钛合金环件径轴向辗轧成形制造全过程通常包含加热环坯转移、辗轧成形及轧制环件冷却3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将对最终环件的微观组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阐明钛合金材料在该成形制造全过程的微观组织演变特征与规律,对控制环件最终的组织和性能至关重要。以TA15钛合金环件径轴向辗轧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了TA15钛合金在上述各阶段的微观组织演变机制与演变模型,进而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TA15钛合金环件径轴向辗轧成形制造全过程的宏微观耦合有限元(FE)模型。通过大量模拟研究表明:加热环坯转移阶段促使初生α相的体积分数增加,晶粒尺寸略微增大;辗轧成形阶段一定程度上细化了初生α相晶粒尺寸,而对初生α相体积分数影响不明显;轧制环件冷却阶段会使初生α相体积分数明显增加,晶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73.
74.
周一凡  闻新 《太空探索》2012,(12):54-55
土星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在太阳系行星中,土星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帽子,所以,很多天文学家认为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漂亮的行星,称它为"太阳系中的宝石"。与其他行星比较,土星环系不仅漂亮,还比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环系都清晰。喜欢观看夜空的人们,利用一个小小的玩具望远镜就可以看见土星的环系。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  相似文献   
75.
针对机械设备磨损状态监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基于不同磨损机理下磨粒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纹理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磨粒特征识别的机械磨损状态监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形状特征识别球状磨粒和切削磨粒,结合形状、纹理特征识别疲劳磨粒和严重滑动磨粒,基于提取的特征参数建立机械磨损状态监测的特征向量,通过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机械磨损状态的监测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QPSO-RBF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结构简单,比传统PSO-RBF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高5%,可用于常见机械磨损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76.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轻量化和高性能设计。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可靠有效的内部缺陷检测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方法由于其巨大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理论方法较为成熟,但针对具有复杂缺陷特征的复合材料而言,详尽和深入的试验研究尚为数不多。本文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 F)对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高斯回波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基于此建立了测量的理论模型。然后,引入距离幅度校正(Distance amplitude correction,DAC)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降低了测量过程中的信号失真。再次,采用To F有效确定内部缺陷的深度。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气孔缺陷和抗冲击性能的试验研究,以及不同厚度物体的气孔缺陷检测。相应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高一凡  何锋  于思凡 《航空学报》2023,(18):206-220
混合关键性消息的调度优化是其应用于航空电子系统的关键,而日益增加的动态应用更加依赖于时间触发调度的在线求解。现有时间触发网络调度多基于离线调度设计,面对大规模组网应用其调度表生成耗时较长且生成后难以在线调整。为了更快地求解调度表,并适应在线调整需求,结合数据分发系统中的发布/订阅机制,构建了基于发布/订阅架构的时间触发网络模型;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一时间分片的时间触发调度在线求解算法,将连续时间离散为时间分片,并基于统一长度约束优化调度求解空间,极大地减少了调度表生成时间;进一步,根据时间分片长度度量链路负载情况,在消息调度过程中实现链路负载均衡的目的,在保障时间触发消息传输延迟需求的条件下降低速率约束消息的端到端延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包含300条消息的网络,所提算法的求解速度是可满足性模理论求解的数千倍,同时速率约束消息的最坏端到端延迟比可满足性模理论求解降低了17.4%。对于包含2 000条时间触发消息的网络,所提方法生成调度表的时间为100 ms数量级。  相似文献   
78.
灵敏度分析(SA)能辨识影响复杂系统响应的关键参数,为系统的稳健设计提供决策依据。非参数化概率盒作为一种典型的不精确概率模型,可以同时量化随机和认知2类不确定性,且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非参数化概率盒耦合了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非参数化概率盒下灵敏度分析方法能阐明输入概率盒的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对系统响应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从随机与认知不确定性分离式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非参数化概率盒下分离式灵敏度分析(SSA)方法。构建了格点法和期望值法分离非参数化概率盒的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采用双层嵌套不确定性传播算法建立输出响应的概率盒,提出了最大方差和面积度量指标分别衡量系统输入的随机、认知不确定性对输出的随机、认知不确定性的影响。以NACA0012翼型升阻比预测为例,分析了来流参数和湍流模型参数的随机、认知不确定性对升阻比的随机、认知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现代工程设计大量使用数值模拟技术,然而数值模拟中仿真模型、几何参数、工作载荷、环境条件等均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尤其在研发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严苛的装备时,忽略这些不确定性将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在基于数值模拟的工程设计中开展不确定性量化意义重大。不确定性表征既是准确开展不确定性量化和优化设计工作的前提,也是工程精细化设计的重要支撑。本文阐述了基于数值模拟的工程设计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据不确定性因素的表现形式和可用信息,按照概率表征和非概率表征两大类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参数不确定性表征方法,介绍了各种表征方法的基本思想、主要原理、适用范围以及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发展和应用,并简要阐述基于不确定性表征结果进行不确定性传播的基本思路,最后对不确定性表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