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5篇 |
航天技术 | 42篇 |
综合类 | 23篇 |
航天 | 4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空长时间飞行,受气流加热影响,飞行器表面温度显著升高,依赖地面试验和传统DSMC仿真预测的热流值明显高于飞行观测值,导致飞行器防热系统的保守设计.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壁面辐射平衡的DSMC边界模型,通过热流值反算辐射平衡壁面温度,并以此温度作为下一个时间步DSMC计算的边界条件,迭代更新至给出壁面温度的收敛值.基于该温度边界条件,开发了适用于轴对称构型的DSMC求解器,并以钝锥构型对计算模型和求解器进行了验证.重点针对激波风洞试验条件下的双锥构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型恒温冷壁条件得到的壁面压力分布和热流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两种温度条件下的压力峰值差异约为15.4%,但是整体气动力特性差异仅约为0.33%;相对于冷壁,辐射平衡计算得到的前缘处热流峰值降低约50%,再附点处的热流峰值降低约三分之二;两种条件相结合,可以给出壁面热流的预测范围. 相似文献
102.
103.
自SKYLAB—1、GEOS—3和SEASAT—1卫星测高技术开展以来,到目前美国计划的GEOSAT—A,在设备的精度方面相继有了改善,与此同时对设备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实现TOPEX 2cm精度的任务,必须加强设计有效性的论证。TOPEX测高计将使用高脉冲速率、脉冲串波形和双频(13.6/5.3GHz)工作,以使高度测量噪声最小和消除电离层偏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研究了2, 6-二叔丁基对甲基酚(BHT)、吩噻嗪、亚磷酸三苯酯和中定剂二苯基二甲基脲等4种典型稳定剂对推进剂中EO/THF共聚醚及聚醚聚氨酯粘合剂的热氧稳定效果。吩噻嗪对共聚醚的热氧降解以及聚醚聚氨酯初始阶段的热氧降解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但在较高温度下,对聚醚聚氨酯的稳定效果急剧下降。亚磷酸三苯酯对共聚醚和聚醚聚氨酯的稳定效果均较差, 但与BHT组合使用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中定剂对共聚醚没有稳定作用, 但对聚醚聚氨酯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效果。BHT对共聚醚和聚醚聚氨酯均有较好的稳定效果, 尤其是与中定剂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5.
一种应用于飞机环境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新方法,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运用熵增原理进行系统综合优化设计,分析了主要组成部件(热交换器和涡轮冷却器)以及座舱温度舒适性要求指标对系统熵增的影响.以某型飞机环境控制系统为例,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获得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系统运行在最小熵增状态时的引气与供气参数优化匹配结果.研究表明,提出的最小熵增分析方法对未来复杂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刘奇卡,贵阳市群众艺术馆书记、馆长,贵阳市群文学会会长,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六画种艺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画院特聘画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空中靶标测试设备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新型空靶通用化测试系统,研究了其总体结构和功能特点, 讨论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和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飞行动力学观点来研究低空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揭示了风切变危害飞行安全的物理本质,有利于增强航空飞行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研究配方中铝含量不同、催化剂含量和种类不同、燃烧表面粗糙度不同,以及无侵蚀的燃速不同时,丁羟推进剂的侵蚀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凡是能使推进剂无侵蚀的燃速提高的措施,均可减轻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如果无侵蚀燃速相同,燃面粗糙度越大,侵蚀越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