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4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民航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和起飞速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限制最大起飞重量的因素和起飞速度的选择方法,并以Citation Jet 1(CJ-1)飞机为例,分析了飞机在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时限制最大起飞重量的主要因素,给出了CJ-1飞机确定最大起飞重量和起飞速度的分析方法和起飞性能分析表,为部分支线客机和公务机进行起飞分析并确定起飞分析表的内容、结构和形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飞机着陆调度的到达时间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场终端区常常是整个运输网络的瓶颈,对到达交通流的优化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本文研究了在着陆顺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对到达航班流的预计着陆时间优化问题。建立了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两种方法的对比计算分析表明:启发式算法在结果上与优化算法很接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更好的满足现实空管的复杂约束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气压式高度表作为现代航空器使用的主高度表,是根据国际标准大气(ISA)压力与高度的一一对应关系来指示飞机的高度。当外界大气和国际标准大气不同时,其指示高度必然产生偏差。大气的偏差可以分为压力偏差和温度偏差。本文将分析起降和航路阶段的ISA偏差对指示高度的影响并给出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全量飞行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江  刘晓明 《飞行力学》2000,18(3):22-25
论述了一种通用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全量数值仿真模型及其实现,该模型有6个机体自由度和3个旋翼自由度。以旋翼系统的仿真为重点,将直升机旋翼的气动力和力矩通过沿半径和方位角的解析积方求得,并计入了旋翼挥舞动力学的影响。仿真模型以某型直升机为算例,并加入了增稳系统,对仿真模型飞行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所述模型思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由于直升机具有能垂直起降等特点,所以起飞、着陆所需的场地可以很小,要求的道面质量也不高。因此它能承担其它交通工具无法完成的某些任务,如山林播种等,这样直升机就可以在诸如狭小区域、山顶或山脊以及道面有坡度的恶劣条件下起飞、着陆。本文拟就直升机在这些特殊条件下的操纵问题进行探讨。 一、狭小区域飞行 狭小区域是指因地形原因或障碍物(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原因,而使直升机操纵在该区域的某些方向受到限制的一片区域。例如,森林、街道、道路、建筑屋顶等都可称为狭小区域。在该区域飞行,由于障碍物较多,要特…  相似文献   
16.
通用航空的飞行准备电子化是航空公司当前的迫切需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一个为通用航空和训练飞行所开发的飞行准备辅助系统,该系统将覆盖全国范围的地理信息和航行资料信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辅以机型性能数据库,可完成通用航空航线准备、飞行计划制定等大部分飞行准备工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余江  吴劲松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1):48-50,56
航路分析的主体是飘降分析与供氧分析,是高原航路开辟前所必须做的性能分析工作。传统方法在确定航迹下方特定宽度范围内的地形剖面时,存在巨大的手工地图作业,工作量巨大且不能保证精度要求。以地理信息系统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航线分析自动化软件系统,对实际高原航线下方的地形剖面进行搜索计算,解决了这类问题。作为算例,进行了几种情况下的成都拉萨航线地形剖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教机航线训练经常涉及高原机场和航线,根据局方的要求在这些机场和航线进行飞行前需要对其进行适航性分析。本文从MA600的飞行手册和性能软件入手,重点对MA600飞机在高原机场和航线的适航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0.
推开2009年的门窗,春光明媚,和风迎面而来,新的生活淡定而甜美。新的开始,不代表对过去的忘却。大悲的2008年5月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大灾后的大悲,大悲后的大爱,中华民族面对死亡与困难表现出的勇气、信心和力量让世界侧目和动容。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灾区孩子是最弱势和无助的群体。与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