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42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目前,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都有庞大的宇宙开发计划,培养和争夺人才,同时对航天事业进行巨额投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高度重视天体研究和航天事业,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总有些人对于人类向航天的投入很不理解,认为“太不合算”,是“把钱抛进了茫茫无底洞”。但你问这些人:“你看不看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奥运会节目是怎样接收的?”这些人都会回答:“当然看。奥运会节目是通过卫星接收天线接收的。”那么怎么能说空间技术没用呢?其实空间技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现在空间技术已与人类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卫星传播电话、电报、广播和电视外,空间技术在人类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用处。请看——  相似文献   
102.
驻点壁面催化速率常数确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平衡流动作为热环境估算的依据,提出了用数值求解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和实验测量热流值确定模型表面材料催化速率常数的方法。用5组分17个化学反应Dunn-Kang空气化学模型和轴对称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对激波管中球头和平头圆柱模型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驻点热流随催化速率常数变化的分布,并根据激波管实验测量的热流值确定了表面材料Pt、SiO2、Ni和某种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基于k-ω湍流模型的非线性显式代数应力模型(EASM)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常用的超声速凹槽、压缩拐角和侧壁压缩进气道简化模型的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主要研究了EASM 模型对壁面压强、摩阻、Stanton数和壁面摩擦力线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与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104.
运用试验的方式在来流马赫数为2.5的条件下研究了气态燃料在直连式凹腔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结合壁面压力测量以及OH-PLIF(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系统)方法分析了乙烯燃料在点火后1 ms内的燃烧反应区域发展过程和氢气燃料在稳焰时1 ms内的燃烧反应区域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凹腔后缘斜坡对于气态燃料的火焰传播起重要作用,初始燃烧区域在随来流到达后斜坡后会减速滞留,为附近的燃料提供适宜的点火环境。凹腔剪切层对气态燃料的稳焰燃烧起重要作用,剪切层内始终部分存在剧烈燃烧反应区域,这将为凹腔内部源源不断地提供点火能量,为维持凹腔内部燃料持续点火燃烧提供能源支撑。试验测得乙烯初始燃烧反应区域向凹腔上游的发展速度约为170 m/s。  相似文献   
105.
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由于计算成本较低,当前仍然在工程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精度和减少时间,应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方法自适应辨识稳态湍流涡黏性系数。以隔离段的激波串前缘位置检测流场生成为例,使用Wilcox-2006 k-ω湍流模型进行模拟。在不同的背压情况下,产生稳定状态的湍流涡黏性流场作为模型学习的训练数据集。最后在不同背压条件下开展了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DNN方法能够快速预测湍流涡黏性系数的值,预测值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的参数值相比,方均根误差较小,可决系数大于99%,预测的流场结果与真实流场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赵慧勇  雷波  乐嘉陵 《推进技术》2010,31(4):406-411
针对两种双尖鳍外形的对称交叉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采用N-S方程和两种湍流模型进行了计算。研究了网格收敛性、鳍的角度和湍流模型对壁面压强、Stanton数和壁面摩擦力线的影响。弱相互作用的计算结果较好,强相互作用的壁面压强和摩擦力线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而Stanton数的计算结果较差,峰值高达试验的2.5倍左右。随着鳍的角度的增加,壁面压强和Stanton数的分布从单调分布发展为M型分布,两者的峰值不在相同的位置。湍流模型对壁面压强和壁面摩擦力线影响很小,对Stanton数计算的影响很大,SST模型比BSL模型表现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ENVI遥感图像分析软件环境下,利用最小距离法对遥感图像进行了有监督分类。仿真实验通过对遥感图像中地物目标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及特征提取,利用判别函数计算到中心的距离,解读遥感图像,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定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用最小距离法来分析遥感图像可以获得较高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8.
无源微脉冲射流抑制叶栅气流分离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一种适用于高负荷压气机的无源微脉冲射流控制技术,在平面叶栅实验平台上开展了低马赫数实验研究,得到了无流动控制时叶栅通道内稳态及动态压力特性.对该分离流场(通道内分离涡主频为478Hz,对应的斯特劳哈尔数Sr约为0.2)进行了无源微脉冲射流控制通道内气流分离的实验研究,并针对148Hz到840Hz频率范围内的无源微脉冲射流控制分离流的效果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离涡主频0.85~1.20频率范围内,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相比于开缝吹气等定常射流控制方式,无源微脉冲射流控制方式引气流量小,大幅降低了引气对压力面流动特征及叶栅总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实验测量了2H_2 O_2爆轰波后壁面热交换率。所用传感器为镀有厚约2000硅层的白金薄膜电阻温度计。实验结果与数种理论计算做了比较。实验曲线的两头与层流附面层理论相吻合;但从30微秒到150微秒内,实验数据却与湍流附面层理论相一致。值得指出的是,2大气压下2H_2 O_2气体爆轰波后诱导引起的附面层可能经历着从层流向湍流的转捩,而后成为湍流附面层。  相似文献   
110.
直流喷射首次破碎的形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了解直流喷射过程中射流柱的细部结构以及其脱落过程,利用LES结合VOF的方法,对静止大气中垂直射流现象进行模拟。模拟得到的液相喷雾结构和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通过计算观察得到射流柱进入到大气中后由于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迅速形成伞状的头部,头部的边缘在不断变薄失稳的过程中脱落形成液带,液带脱落产生的液滴具有等距性,间距为0.106mm,并在伞状边缘的下方形成一个气涡,气涡与上游的射流柱相互作用,促进射流柱表面的脱落。射流柱表面由于Kelvin-Helmholtz(K-H)表面波的作用呈现鱼鳞状的结构,并导致射流柱整体断裂、破碎,其表面波波长由初始的0.26mm迅速增长到0.7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