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51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航空企事业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现将 3 0 1所石磊同志在撰写《航空企业贯彻ISO 1 4 0 0 1标准办法初探》一文 (见上期 )时 ,所收集整理的航空企业应了解和掌握的《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目录清单》摘登如下。该目录清单共包括 5部分 :1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 ;2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及法规性文件 ;3 )国家有关资源的法律、法规 ;4)国家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5)国家和行业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准。请各企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环境管理体系时注意查阅  相似文献   
2.
8月20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50分,中国的长征三号乙火箭雄跃太空,实现了辉煌的腾飞。它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了预定轨道。长三乙火箭的成功发射扫除了它去年首飞失利的阴霾,向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显示了中国长征火箭的可靠性,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和雄厚实力。 马部海卫星的升空是一个好征兆,它使中国沉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双旋流全环燃烧室为试验对象,在高温高压试验条件下,通过调整全环燃油喷嘴的流量离散度和径向位置来研究其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嘴燃油流量离散度控制在±4%以内时,采用简单的大、小流量喷嘴间隔搭配的方案即可保证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当燃油流量离散度放大到4%~8%时,采用本实验研究的搭配方案仍可保证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当燃油流量离散度放大到10%时,通过调整喷嘴搭配方案已经无法保证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燃油喷嘴径向位置较火焰筒头部中心线偏离旋流杯腔道高度的11.5%以内时,不影响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众多的通信和指挥控制的技术手段中,数据链是表现突出、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之一。文中主要概述了数据链的内涵和功能,分析了数据链对信息化作战的影响,并对加快我国军队数据链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顶杆原理的主客方校准法;叙述了以三轴重合为功能设计重点、以天顶天底和屋顶地面照准标融为一体为主线、可见光与激光校准项目有机结合的实现主客方校准法的校准装置设计思路与构建原则。最后,给出了装置复现的准铅垂线的准确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多模态RBCC主火箭室压对引射流动燃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主火箭室压对引射模态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针对宽范围飞行的二元中心支板式构型,分析了引射模态亚声速飞行阶段发动机工作特点,采用发动机与飞行器前后体集成的全流道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主火箭室压对RBCC亚声速飞行阶段燃烧室流动燃烧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火箭室压增至26MPa时,由于主火箭喷管面积扩张比相应增大,使得主火箭喷管出口射流欠膨胀程度没有增大,避免了Fabri壅塞现象的产生,同时增大的主火箭射流马赫数使主火箭射流对第一级凹腔下游二次流道的挤压作用明显减弱,综合作用使得Ma=0和Ma=0.8条件下引射比分别提高了22.4%和40.0%;全流道计算结果表明在亚声速飞行阶段,提高主火箭室压一方面提升了主火箭推力,另一方面提升了燃烧室及后体推力,综合作用使得发动机比冲分别提高了11.5%和25.3%。提高主火箭室压有利于提升宽范围飞行RBCC发动机亚声速飞行阶段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7.
石磊  赵国军  杨一言  秦飞  魏祥庚  何国强 《推进技术》2020,41(10):2292-2301
为了深入认识引射模态工作机理,针对中心支板式RBCC发动机,在飞行马赫数2、不同内置火箭流量时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流道一体化的数值模拟,并对其内流场特征、火箭射流/引射空气掺混发展特征以及复合型释热规律和火焰结构等开展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RBCC发动机引射模态下的流动掺混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且高度耦合的过程。在即时预混燃烧(SMC)模式下,燃烧过程主要在内置火箭射流与来流空气之间形成的剪切层内进行;流道上游剪切层厚度较薄,温度和组分浓度梯度较大,掺混速率快;高释热区集中分布在流道上游,可分为超声速释热区和亚声速释热区;流道内的燃烧反应以扩散燃烧为主,随着掺混过程的进行逐渐向预混燃烧过渡。提高火箭流量,流道内温度升高,反应持续距离增加,但掺混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役飞机RTM复合材料结构的缺陷检测是保障飞机安全的必要工作,本文介绍了飞机RTM复合材料结构,并采用超声相控阵方法对RTM试验件结构和冲击损伤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相控阵技术能够对RTM结构和缺陷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压气机可调静子导叶(VSV)机械滞后问题,基于Simulat ionX系统仿真平台,建立了VSV调节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FMEA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VSV角度滞后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个体分散度和不同热状态之间的驱动负载、驱动能力、活门特性的差别是引发问题的主要因素,当由2种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时,VSV角度的机械滞后效应增加。提出了1种新的故障模式,并通过台架试验完成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燃油喷嘴的增材制造在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合格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喷嘴内流道表面的光整处理成为打印工艺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对增材制造燃油喷嘴内流道特征件进行磨粒流四因素抛光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磨粒流抛光可有效去除表面黏粉、球化现象,改善表面台阶效应;通过优化计算获得了磨粒流抛光的最优工艺参数,经试验验证,喷嘴内流道表面粗糙度Ra由9.10μm降至2.7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