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54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2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提出了张量形式的粘性不可压缩流场方程的高精度分块耦合求解方法。在分块算法中用重叠一层的方法来实现子块间的数据交换,同时克服了块剖分所造成的数值奇性。利用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成功地模拟了椭圆柱绕流问题的时间发展过程,如尾流,旋涡的产生,脱落过程以及Karman涡街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GT9000微波合成信号源的频率合成方案。讨论了怎样在10MHz~26.5GHz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具有理想频谱和1Hz分辨力的高稳定的微波信号。  相似文献   
63.
利用非静力、能量闭合的大气边界层模式分别绎二维情况下不同高宽比的街渠内部的气流结构和三维情况下城市街渠在来流方向不同的条件下的内部气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对三维情况下街渠的上风向建筑物顶部的风向与街渠中心近地面的风向之间的关系和街渠内部上层的风向与街渠中心近地面的风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将这些结果与G T Johnson等人的现场观测和模式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4.
赵春梅  唐新明 《宇航学报》2013,34(9):1202-1206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立体测图卫星,于2012年1月9日发射。卫星上配备有国产双频GPS接收机。利用非差双频GPS数据,基于卫星动力学原理和事后批处理定轨模式,采用30小时弧段(重叠弧长为 6小时) 对资源三号卫星进行了精密定轨,卫星位置重叠弧段精度平均为4.95cm。利用卫星激光测距(SLR)观测数据对星载GPS定轨结果进行了检核,检核精度优于4cm,无明显系统偏差。结果表明,该定轨精度完全能够满足资源三号卫星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
直升机动部件定寿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平  陈跃良  段成美 《航空学报》2002,23(3):255-258
 某型直升机采用安全寿命评定方法对其动部件进行了定寿,确定的使用寿命偏于保守,具有较大的寿命潜力。采用安全寿命与损伤容限相结合的先进技术对该型机尾桨叶进行寿命评定 :既以安全寿命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同时考虑裂纹扩展寿命,以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寿命、保证使用安全的目的,较好地发挥尾桨叶的使用效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6.
弹用混合式陶瓷轴承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延长弹用涡喷发动机轴承的寿命、避免过早失效和提高其可靠性,在分析全钢轴承恶性失效形式的基础上,根据工况对轴承性能的要求研制了混合式陶瓷轴,承用拟静力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全钢轴承和混合式陶瓷轴承的性能指标,台架实验表明了陶瓷轴承以疲劳逐步扩展的良性失效形式为主要失效形式,能够克服全钢轴承在高速高温重载限量润滑条件下发生热失稳、咬死等恶性故障,对高速恶化工况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7.
非稳态油膜力作用下转子振动的分岔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的短轴承非稳态油膜力模型分析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并通过数值模拟, 得到了该系统随转动角速度变化产生的分岔和混沌特性。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中的打靶法求该系统的周期解, 并利用Floquet 主导特征乘子判断不同周期轨道的失稳方式, 同时发现在系统的运动中存在着倍周期分岔和第二Hopf分岔及鞍结分岔。通过打靶法和Runge-Kutta 方法发现该系统在一定的角速度范围内存在加3 周期分岔。  相似文献   
68.
工艺参数对Ti75 合金筒形件旋压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Ti75合金筒形件旋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旋压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得到了进给速率、减薄率和旋轮工作角三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旋压过程的影响规律:随着旋轮工作角、进给速率和减薄率的增加,旋压力和隆起高度均增大;等效塑性应变随着减薄率的增加而增大,随进给速率的增大而减少,进给速率超过1 mm/s时,等效塑性应变基本保持不变;工作角小于20°范围内变化时,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几乎不变,当旋轮工作角超过25°,最大等效塑性应变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69.
结合弯管连接方式,根据微分几何建立了弯管及其连接段稳定缠绕方程,给出了弯管及其连接段测地线缠绕和非测地线缠绕的解;结合弯管的结构特性,讨论了连接段的参数匹配关系、弯管段及其连接段最小缠绕角的确定、以及弯管部分工艺线型与结构线型间的关系。最后在理论解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语言对缠绕线型进行计算分析。经过计算比较发现,纤维在弯管段仅按测地线、半测地线缠绕时,所得弯管不能同时满足等强度要求。为避免出现纤维在芯模表面出现“架空”现象,文中给出了弯管及其连接段的最小缠绕角。  相似文献   
70.
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Vladislav Klein 的参数辨识算法SIDPAC和试飞院使用多年的辨识程序LSPID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利用二者分别在NASA Twin Otter和中国某历史型号上原有的部分计算结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计算,对比验证分析,最后确认上述两程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工程实用价值,为以后的工程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