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航空   949篇
航天技术   189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3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高性能微小型液体双组元姿控发动机具有冲量小、响应快、质量轻、尺寸小等特点,可为微小卫星等航天器实现在轨精确姿态控制,延长在轨工作寿命以及轻小型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本文以5N微小型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例,从微小型喷注器设计、微小型阀门设计、微小尺寸构件成型技术、热相容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在微小型双组元发动机设计及制备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提出了该项目的后续研制计划.  相似文献   
192.
闭式布雷顿循环是未来空间大功率热电转换的有效途径,而旁路调节是实现系统快速功率调节和转速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标美国普罗米修斯计划中的热电转换系统参数,进行了涡轮、压气机的气动设计和换热器性能计算,获得了包括组件特性、管道布局的热电转换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基于该动态模型,对旁通阀不同响应时间、开度对系统功率、转速和循环温...  相似文献   
193.
石悦  付琨  孙显  林殷  赵文哲 《宇航学报》2012,33(10):1505-1511
 针对遥感图像配准中匹配同名点少、配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点/控制点对最优能量解析的图像配准方法。在控制点提取中,通过多尺度曲波变换,实现不同尺度下图像质量的灰关联分析和噪声抑制,并根据灰关联能量值,自动调整尺度不变特征变换配准参数,提高匹配同名点数量;为保证控制点选择的均匀性和准确性,创建了控制点对能量模型,采用马尔科夫蒙特卡洛优化算法实现分布、匹配能量最优的控制点筛选,提高了图像配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遥感图像匹配同名点少、控制点分布不均匀、图像配准精度低等问题有很大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4.
为克服传统大功率微波遥感类卫星"恒流转恒压"策略单一、充电时间漫长等缺点,文章基于马斯三定律提出了一种旨在去极化、加快充电进程的新型空间锂电池快速充电策略,即在一个充电周期内,采用多阶分段恒流充电并加入固定门限的短时放电,该方法可提高锂电池可允许充电电流并且不降低电池循环寿命。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基于太阳电池阵顺序开关分流的一次母线电压不调节电源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例仿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快速充电策略可节省充电时间56%以上,并且可有效消除充电极化。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在轨对锂电池进行多模式充电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5.
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单周期冲跃飞行轨迹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和约束条件。仿真分析了升阻比、初始速度和初始弹道倾角对飞行轨迹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影响程度,确定了适于该飞行器的最佳飞行走廊,为后续的冲跃飞行轨迹完整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卫星编队飞行精确动力学模型与三维定位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来兴  车汝才 《宇航学报》2008,29(3):831-837
提出采用精确动力学模型应用多颗编队飞行小卫星实现三维定位系统(电子侦察卫星)。为此,首先应用运动学和动力学两种方法建立精确动力学模型和摄动方程,然后进行数学仿真和队形变化的分析,最后讨论位置保持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编队飞行三维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不受纬度影响,而且可以实现全球同时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97.
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系统工程技术水平是航天器系统研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我国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差距,阐述了国内面临的空间任务形势及系统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然后,研究构建了以系统工程过程和活动为核心,并包含任务能力支撑要素、发展基础要素和发展保障要素的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体系框架;随后,提出了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目标,并从专业技术发展、经验继承、活动过程研究、工具方法完善、标准规范开发和发展机制健全等方面梳理了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建设内容;此外,还探讨了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8.
基于非等间距采样输出的旋转矢量姿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际系统中陀螺的输出为非等间隔的角增量信号,重点研究了采样时刻的变化对捷联姿态算法的影响,并推导出旋转矢量三子样算法和二子样算法的通用表达式及其误差方程。传统的Miller算法已被证明是本算法的特例。研究发现,算法误差与由采样时刻构成的误差系数阵密切相关,Miller算法中的等间距采样使得该矩阵奇异,而改变采样间距可使其满秩,从而降低算法误差。然而对角增量输出的二子样算法而言,等间隔采样比非等间距采样具有更小的箕法漂移。仿真及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9.
林森  周进  刘昌国 《上海航天》2007,24(6):39-43
在考虑N2O4/一甲基肼(MMH)自燃推进剂雾化、蒸发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条件下,采用贴体网格系统和耦合显式求解算法,仿真计算了小推力液体发动机不同喷嘴设计对推进剂的蒸发、混合燃烧、推力室内流场和燃烧室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与高空热试车数据基本一致。所用模型合理,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0.
分析了液体发动机试验多工况流量控制的难点及单个汽蚀管在流量控制中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汽蚀管组合方法来实现发动机试验多工况流量控制.利用汽蚀管的汽蚀裕度的特点,指出了单个汽蚀管可以覆盖的工况范围.首先计算得到未确定汽蚀管工况中满足要求的具有最小喉部直径汽蚀管,然后计算该汽蚀管可以覆盖的工况,最后计算该汽蚀管与已得到的汽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