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53篇
航空   878篇
航天技术   367篇
综合类   427篇
航天   40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星敏感器用导航星星表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22.
竺润祥  严聪 《宇航学报》1991,(3):99-104
本文对由一般曲线旋转得到的喷管进行了静力分析。文中讨论的喷管由缠绕复合材料构成,承受轴对称和非轴对称载荷作用。在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时,通过Fourier转换将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求解。弹性矩阵中各参数采用合理假设只需由层状平面内三个弹性常数即可确定。文中给出缠绕复合材料喷管在内压和集中力作用下的位移分布算例,结果合理。本文推荐方法可供缠绕柔性喷管和其它类似结构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23.
采用化学镀镍层作为铝合金LC4上防护层,应用电化学氢渗透技术研究了氢在LC4中的静态传输规律以及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氢在LC4中的传输对其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氢在LC4中的静态传输是以扩散为控制步骤的过程。氢扩散系数为10~(-9)cm~2·s~(-1)数量级,为同条件下氢在纯铝中扩散系数的四分之一;LC4材料的DCB试样在常温下的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断裂不遵循氢脆机理。  相似文献   
24.
南极长城站电离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长城站夏季电离层日变化具有Weddell海异常现象.本文利用一个一维时变理论模式,对长城站夏季电离层f0F2和hm日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讨论了中性风和顶部输运通量对f0F2和hm的影响,认为模拟计算得到的f0F2值比实测值要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参考电离层给出的上边界值偏大.文章最后介绍了一个获得实际的f0F2和hm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在对国内外现行直线形状误差分离技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从原理、测量准确度和工程应用方面着眼,评述了直线形状误差测量与分离的各种主流方法--"频域三点法"、"时域递推三点法"、"二点法"、"混合两点法"、"时域乱序四点法"、"精密三点法"和"最小二乘逐次多点法"等.指出了各种方法的同源性和统一性,评述了它们的应用条件及优缺点,同时讨论了随机误差和传感器调零误差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讨论了地球弓激波前内背景电子速度分布函数为平顶形式时的透射离子横场流静电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超临界(Alfvén Mach数M_A>3)准垂直激波区(激波法向与行星际磁场之间的夹角75°)情况下,透射离子流产生的静电不稳定性增长率峰值要比电子速度为Maxwell分布时更加显著,并满足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单刻线样板检定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分析了用该检定装置检定的单刻线样板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8.
本文提出了用在地面上分布奇点来模拟地面的方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和镜像法结果很吻合。  相似文献   
29.
细化元素对Al-5.0Cu-0.8Mn合金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翯  徐才录 《航空学报》1985,6(3):279-284
 本文研究了冷却速度和钛、硼、钒、锆对Al-5.0Cu-0.8Mn合金晶粒尺寸和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提高冷却速度减小了二次枝晶间距,在相同冷却条件下,加入钛、硼、钒、锆等细化元素后,由于其对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缩小了液固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区,明显地细化晶粒尺寸和二次枝晶间距;而且,降低了合金的二次枝品间距对冷却速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0.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不同强度的四种低合金钢在各种致氢环境(如电解充氢,H2和H2S气体,水.H2S水溶液等)下,跟踪观察了应力腐蚀裂纹和氢致滞后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当钢的强度和K1大于临界值后,在任何一种致氢环境中都能产生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即随着原子氢的扩散进入,原裂纹前端塑性区及其变形量逐渐增大。当这个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发展到临界状态时,就会导致氢致滞后裂纹的形核和扩展。 用光滑拉伸试样,弯曲试样,Ⅰ型,Ⅲ型以及Ⅰ-Ⅲ复合型预裂纹试样研究了氢对表观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光滑拉伸和预裂纹扭转试样,氢对屈服强度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但如试样中存在拉应力梯度(如弯曲试样,Ⅰ型或复合型预裂纹试样),当钢的强度和进入的氢量超过临界值时,氢就能明显地降低表观屈服强度,这就是氢致滞后塑性变形的原因。根据表观屈服强度对进入的氢量和强度的依赖关系,可以解释Klscc和da/dt对强度和环境的依赖关系。 研究了变形速度,试验温度以及预先塑性变形程度对氢致表观屈服强度下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氢使表现屈服强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