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8篇 |
免费 | 957篇 |
国内免费 | 40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41篇 |
航天技术 | 460篇 |
综合类 | 188篇 |
航天 | 7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210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216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97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212篇 |
2009年 | 198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针对传统液漏传感器检测精度低、空间分辨率小以及不能实时监测多点位液漏等问题,利用LabVIEW设计了一个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液漏监测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传感器和上位机两个部分。其中,光纤带式传感器负责采集漏水点的信号,其传感功能的实现基于侧向耦合效应。LabVIEW上位机负责实时监测多点位液漏状态,实现了采集数据的处理、存储和显示功能。上位机和传感器之间采用USB接口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8 m区域范围内,160个点位的漏水状态实时精确定位及报警,漏检率≤10 %,位置精度介于±25 mm,较传统液漏传感系统,其空间分辨率提升了10 %。对于当前设备存在的漏检和误报的问题,给出了误差分析及改进思路。通过LabVIEW实时显示多点位漏水状态,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对漏水监测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飞行试验测试参数是反映飞行试验情况,分析飞机、系统特性的主要信息来源,是飞行试验评估的基础。以往的民用飞机研发过程中,主制造商对飞行试验参数的统筹管理不足,往往以试飞单位为主,大量测试参数标识不清、冗余度高。通过定义测试参数种类、标识方法,规范了测试参数名称,提高测试参数可读性;通过测试参数单一数据源化流程,实现了测试参数单一数据源管理,形成了面向设计人员的3类主要测试参数表,同时建立了参数层级管理模式;提出了参数定义表与参数配置表的概念,给出了测试参数配置分发方法。该方法在某飞机研制中起到有效作用,可以为国内民用飞机试飞测试参数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118.
为研究侧面涂层和应变隔离垫厚度及两者刚度对刚性隔热瓦及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一种对称结构的刚性隔热瓦分析模型,进行了拉伸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刚性隔热瓦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其拉伸强度水平与最大应力密切相关,随涂层厚度或刚度增加,刚性隔热瓦最大应力上升,拉伸强度降低;当刚性隔热瓦粘结应变隔离垫时,应变隔离垫厚度增加或刚度减小,刚性隔热瓦最大应力下降,拉伸强度增大;当刚性隔热瓦含涂层时,增加应变隔离垫可减缓涂层对刚性隔热瓦的影响;并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建立的刚性隔热瓦分析模型合理,揭示了涂层和应变隔离垫参数与刚性隔热瓦失效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19.
文摘以PCD刀具车削加工短切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的表观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采用三维测量技术,研究切削三要素和刀尖圆弧半径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对加工因素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和进给量f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逐渐增大,随着切削深度ap和刀尖圆弧半径r的增大,Ra逐渐变小;试验显著因素为刀尖圆弧和进给量;最佳加工参数为:v=160 r/min、f=0.15 mm/r、ap=0.6 mm、r=0.6 mm;通过加工试验和建模分析验证,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标准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IMMPF)算法中存在粒子退化及多样性匮乏问题,提出了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优化重采样(IMMPFOR)算法,利用线性优化理论改善模型中具有小权值的粒子精度。该算法的新颖性体现在给定量测信息条件下,利用线性优化方法及模型交互概率将每个模型中拥有小权值的粒子替换成新的粒子。新的粒子既包含本模型中粒子信息,又包含了本模型与其他模型交互后的粒子信息。目标跟踪的仿真结果证明:每个模型新产生的粒子集合可以准确地近似真实状态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系统的估计精度与标准IMMPF算法相比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