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64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制了三种急冷Al基活性钎料。研究结果表明:急冷Al基活性钎料的组织明显细化,熔点明显下降,基体硬度升高。在较低的钎焊温度(750℃)下,下加Ni粉的接头的剪切强度较高(208.8MPa)。钎焊温度对接头强度影响较大。当超过一定钎焊温度后,接头强度明显下降;加Ni粉复合钎焊可明显提高接头的剪切强度,在钎焊温度为800℃时接头的最高剪切强度为225MPa,加Ni粉的复合接头在界面两侧形成均匀分布富Ni带。这是接头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用煅烧石油焦和煤焦油为基本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几种石墨材料。考察了粘结剂对石墨材料传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采用喹啉不溶物(QI)含量适中(5.2%,质量分数)的沥青作粘结剂,有利于石墨微晶的发育和排列,使石墨材料的传导性能得到提高,而采用QI含量过多或过少的沥青作粘结剂,都不利于石墨材料的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33.
格栅下游湍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在激波管中(来流条件To=290-315K,U∞=20-60m/s)测量了四种形状不同的格栅下游湍流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圆柱形格栅能产生较大的湍流度,其下游端流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随来流雷诺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4.
采用热压法制备ZrB2/C复合材料,利用氧乙炔火焰烧蚀法测试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和相同工艺制备的纯石墨材料相比,ZrB2的引入降低了炭材料的质量和线烧蚀率,ZrB2的加入量越大,烧蚀率降低幅度越大,ZrB2引入明显提高了炭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ZrB2形态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展示了此材料作为高温烧蚀材料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对化学镀 Ni- P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低温长时加热可以获得高硬度 ,继续保温后其值不变。高温加热硬度达最大硬度以后保温硬度降低。不同温度处理其最大值相同 ,但耐磨性不同 ,高温处理优于低温处理。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镀层表面富磷  相似文献   
36.
概述特殊过程及其确认的内涵,介绍特殊过程确认的策划、实施和再确认时机等内容要求,分析特殊过程确认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特殊过程确认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根据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在不同条件下标准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对标准电池电动势——温度滞后及充放电后电池电压的滞后效应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引起滞后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从而指出滞后效应与电池内在因素(杂质、晶体盐尺寸、电池结构、活性物质等)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滞后效应的大小可作为判断电池性能优劣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8.
环境试验设备的状态空间法仿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环境试验设备的设计,传统的工程设计方法是从指标出发,用半经验、稳态的方法设计系统,按照围护结构稳态放热量和试品冷透来计算制冷系统容量,这种稳态的计算结果通常比实际需要大的多.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描述的分布参数模型用于系统动态仿真,可以允许对许多先不必要考虑的环节简化处理,对主要的负荷如围护结构、被试品等做精确的处理,可以较准确的得到总的制冷量需求,验证控制策略等,对于初期方案设计中系统制冷、加热设备容量的准确计算、不同方案的验证、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基于可靠性优化的芯片自愈型硬件细胞阵列布局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砦  王友仁 《航空学报》2014,35(12):3392-3402
以提高可靠性为目标,研究芯片自愈型硬件细胞阵列布局的新结构和新方法。针对传统可靠性模型无法体现细胞内部模块随布局结构动态变化的不足,通过细胞单元电路资源消耗分析,面向二维阵列结构进行了新的可靠性建模。根据新模型,在分析布局结构参数对可靠性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先分块再分层的细胞布局新结构。用实例验证了新布局结构对可靠性提高的有效性,给出了不同设计任务和细胞电路设计方法情况下确定最佳布局方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了新布局结构中分块、分层参数选择规律,最终论证了最佳布局方式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规律的一般适用性。  相似文献   
40.
Servicing is applied periodically in practice with the aim of restoring the system state and prolonging the lifetime. It is generally seen as an imperfect maintenance action which has a chief influence on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In order to model the maintenance effect of servicing,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eteri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under scheduled servicing. And then the deterior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failure mechanism by compound Poisson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 damage value and failure mechanism, the failure rate refresh factor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maintenance effect of servicing. A maintenance strategy is developed which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scheduled servicing an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hen the optimization model is giv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ervicing period an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ime, with an objective to minimize the system expected life-cycle cost per unit time and a constraint on system survival probability for the duration of mission time. Subject to mission time, it can control the ability of accomplishing the mission at any time so as to ensure the high dependability. An example of water pump rotor relating to scheduled servicing is introduced to illustrate the failure rate refresh factor and the proposed maintenance strateg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rate refresh factor can describe the maintenance effect of servicing more intuitively and objectively.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is maintenance strategy can prolong the lifetime, reduce the total lifetime maintenance cost and guarantee the dependability of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