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432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81.
本文在考虑了热传导、焦耳耗散和反常电阻的情况下, 研究了日冕电流片中的自发重联过程. 结果表明自发磁重税可通过反常电阻的焦耳耗散加热大气, 这种作用与β值的大小密切相关. 这也许可以解释活动区日冕环的稳态加热和耀斑前的预热相;当考虑电流片位形的下边界为固定边界时, 由于系连效应会自然形成盔状结构, 并且物质以40km/s的速度沿两“腿”下落, 这种下落物质速度将造成谱线红移.   相似文献   
582.
反导拦截弹的一种PW直接侧向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宽式(PW)直接弹道侧向力的反导拦截弹控制方法,进而对其实现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和讨论,并验证、分析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3.
向心涡轮内部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向心涡轮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岛型导叶的气动特点、通道中的二次流动和各个涡系的发展以及不同叶尖间隙对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岛型导叶对气流角变化不敏感;在靠近动叶进口处二次流动比较明显,流动比较复杂,而通道中各个涡系的演化发展都集中在靠近动叶吸力面一侧;随着的罩壳半径的减小,动叶叶尖处间隙流动逐渐增强;适量的间隙流动有利于改善通道顶部区域流动。   相似文献   
584.
地外撞击球粒的成因探讨:以K/T界面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KTB地层中富含尖晶石的地外撞击球粒的成份、矿物组成、构造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陨石消熔模拟实验的分析,以及陨石消融成因模式和撞击汽云凝聚成因模式的对比研究,认为该类球粒在成因上既有消融成因的球粒,又有撞击汽云凝聚成因的球粒,并且可能同时存在另外一种成因机制的球粒.  相似文献   
585.
未固化AP/Al/HTPB推进剂燃速预示法——DSC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未固化推进剂的燃速预示方法,用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多种AP/Al/HTPB推进剂的常压热分解特性。根据BDP燃烧模型,考察了推进剂的燃速与热分解参数的关系,提出了未固化推进剂燃速的预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DSC法可较准确地预示未固化推进剂的燃速,并成功预示了某配方的基础燃速。  相似文献   
586.
铝水推进剂用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比定压热容、热导率、热扩散率、电阻率和差热分析(DTA)等测试,考察了3种不同添加剂对铝水推进体系用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b的加入,明显改善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降低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启动温度,该材料在常温下与水反应剧烈,释放出明亮的火焰;提高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比定压热容,在-50~20℃温度范围内,比定压热容由0.65~0.75 J/(g.K)提高到0.95~1.1 J/(g.K);改善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热导率由3.938 1 W/(m.K)提高到5.039 6 W/(m.K),电阻率由0.013 6Ω.m降到0.013 1Ω.m。  相似文献   
587.
通过FTIR、DSC、TG和XRD等分析了新型含硅芳基乙炔树脂的组成、固化反应、炭化过程、炭化机理及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树脂主链上含有Si元素,在222 ℃发生Diels-Alder固化反应;固化树脂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80 ℃,900 ℃的残留率为89.5%.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树脂的炭化分为几个阶段,在250~445 ℃阶段,为引发阶段,结构变化小;450~725 ℃为热分解阶段,聚合物的主链破坏并转变为玻璃态炭结构;在830~855 ℃是芳环发生脱氢交联反应引起的放热阶段;860~895 ℃为碳化物逐渐向乱层石墨结构转变,此阶段以后热稳定性高.XRD和拉曼光谱表明, 1 500 ℃处理后出现SiC峰,2 200 ℃处理后出现石墨峰,表明材料在高温处理时可发生部分石墨化.  相似文献   
588.
对探测器硬件表面的生物负载进行有效评估,是深空探测任务中行星保护的重要环节.文章对比了两种植绒拭子在不同材料表面对不同产芽孢菌的采集效率.结果显示,国产CY-93050T植绒拭子的采集效率高于ESA常用的Copan 552C植绒拭子,两者的平均采集效率分别为45.38%±13.46%和29.43%±8.2%;材料表面物...  相似文献   
589.
同一卫星观测平台上的不同偏振遥感器,可通过数据融合获取更高质量的探测结果。基于该设想,搭建了由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和同时偏振相机(SIPC)构成的同平台偏振仪器航空验证系统,并完成了飞行实验。文章系统阐述了其系统构成、数据预处理、视场匹配和交叉定标方法,评估并展示了部分航空验证结果。结果表明:POSP和SIPC视场匹配误差约为0.12个POSP像元;通过偏振交叉定标、均匀陆地地表这2个仪器辐亮度偏差为2.54%,偏振度偏差为0.013,验证了双偏振仪器探测数据的有效性和交叉定标的可行性。为星载偏振交火探测系统设计、数据预处理、偏振交叉定标方法和在轨应用评价等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90.
中能电子测量对空间辐射环境的理论研究和空间航天器的防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研制的中能电子成像谱仪(BD-IES)利用小孔成像技术实现多方向中能电子的能谱测量。地面标定试验结果表明,BD-IES具有良好的能量线性度和较小的系统噪声,能够有效实现对中能电子的能谱测量。该仪器已成功应用在我国导航卫星上。最新测量结果表明BD-IES对中能电子的测量是成功的,其结果对于研究如亚暴注入、波-粒子相互作用等空间物理热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BD-IES未来将被应用到"风云"等空间环境探测平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