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4篇 |
免费 | 1206篇 |
国内免费 | 7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379篇 |
航天技术 | 732篇 |
综合类 | 432篇 |
航天 | 1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268篇 |
2020年 | 270篇 |
2019年 | 256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59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287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327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285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研究了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首先扼要介绍了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所有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和星图预处理,然后详细论述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旋转和比例不变点特征松弛匹配算法的一种新的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在第三部分通过仿真试验检验了新算法的性能。初步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星模式识别算法性能优良,具有实用价值。最后讨论了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2.
483.
基于代理模型的气动外形平面参数多目标匹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Kriging代理模型和Pareto遗传算法引入气动外形平面参数匹配设计中,提出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平面参数匹配设计方法。将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用于平面参数筛选,确定出参数匹配方案库;基于方案库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结果构建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将Kriging模型替代CFD分析,用于气体布局参数匹配优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保证了可信度;通过Pareto遗传算法优化解决多点设计要求下气动布局参数匹配问题,一次性给出参数匹配方案的最优解集,从Pareto前沿中根据设计偏向选择气动布局最佳匹配方案。以典型的双后掠布局平面参数多点匹配优化设计问题作为算例,研究结果表明: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与实际CFD分析结果的误差均小于5%,满足精度要求;根据不同设计偏向,选择了3种参数匹配Pareto优化方案,与原样本方案相比超声速阻力减小6.0%~12.8%,跨声速升阻比增加0.01%~3.40%,证明了匹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试验设计的Pareto分析与主、交互效应分析,获得了气动布局平面参数对气动性能影响的定量关系,能够为参数匹配设计提供依据。所提出的平面参数匹配设计方法可应用于其他常规与非常规气动布局型式。 相似文献
484.
485.
486.
随着科技的发展,L-乳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精制L-乳酸所产生的残留液的处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实验旨在分离筛选出能对L-乳酸精制残留液有效降解的菌种,并确定出其最佳的降解条件,为以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7.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低电导率,使得直升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加装的通信设备受到了影响,形成杂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信设备的使用效果。为提升直升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连接的导电率,以直升机复合材料尾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升复合材料尾梁设备接口与复合材料尾梁结构的接触性能以及复合材料尾梁自身的电导率,来大幅提升直升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导电率。经过多次验证并装机验证发现,直升机复合材料尾梁导电材料需连续,导电结构长度与电阻具有线性关系且可以通过对设备接口进行预处理的方式提升直升机复合材料尾梁的电导率。具体操作:(1)在导电方向上应连续铺放铜网,以保证导电结构的连续性;(2)在与其部位的成部件导电连接时,用于连接的铜片需要进行预处理,再与铜网进行锡焊连接,可以获得效果稳定的导电界面;(3)导电效果与导电通路的长度和预处理质量相关,基本属于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88.
以超临界压力正癸烷为工质,在内径2mm的竖直圆管内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流动与换热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两种原理的不稳定性现象。转捩型是由于流动状态由层流向湍流转变引起,多为随机的小幅震荡,约在Re=5000左右出现;物性型由准临界温度附近剧烈变化物性所致,具有较大振幅和固定周期,约8~15s。增强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进口流体温度、升高压力或者采用向下流动方式。实验还发现在振荡区间内存在稳定区间现象。 相似文献
489.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