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9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694篇
航空   3587篇
航天技术   687篇
综合类   454篇
航天   13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热流限制下的最优气动力辅助变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变轨能量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应用极大值原理研究了飞行过程受热流限制和升力系统约束下的气动力辅助共面变轨问题,飞行过程成分第一自由弧段,约束弧段,第二自由弧段三个部分,讨论了升力系数的最优表达式,分析了飞行过程中两种约束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约束弧起始位置的角点条件和终端的横截条件下,对不同的初值选取方法讨论了三种计算策略,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42.
基于IRI模型的卫星环境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卫星所运行电离层等离子体环境的分析要求,搭建了一个以MATLAB软件为核心,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I)模型的MEX封装、卫星工具包(STK)为计算仿真模块的多源交互环境。以一颗50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例,结合卫星的实际任务运行,对卫星运行的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基于IRI模型较为精确、高效地分析卫星的等离子体环境参数。该方法还能推广到地磁场、大气层、磁层、地球辐射带、太阳风等其他卫星运行环境的分析,为卫星的总体任务分析提供直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3.
文章分三个部分就近年来国内航天界经常使用的三个名词——航天软实力、航天国际化和航天强国,分别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简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4.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电力推进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在低空空域进行高规模运行成为可能。由于低空环境及四旋翼无人机机动的特殊性,低空交通管理技术亟需有效的风险管控。从风、降雨及定位误差三个因素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多因素条件下四旋翼无人机飞行碰撞。建立基于GPS位置误差的四旋翼无人机位置偏移概率模型,通过给定的等...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针对JPEG格式有损压缩图像加解密过程中图像数据损失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码流方式的保留格式加解密算法,并对JPEG图像加密算法的处理效果、效率及安全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验发现,本文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JPEG有损压缩图像的保留格式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146.
田威  王钺  山秀明  杨健 《航空学报》2014,35(11):3115-3122
航迹关联(TTTA)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系统误差估计和航迹融合的前提和基础。传感器存在的固有系统误差使得目标位置状态估计与真值发生偏离,容易诱发TTTA错误。传统的基于全局最小距离准则的TTTA算法,需要获得较高精度的系统误差估计,来对航迹数据进行误差补偿。针对传感器具有系统误差环境下的TTTA问题,在对TTTA进行间接评估的基础上,定义了一致关联数的概念,提出了一致关联数最大化的TTTA准则,并在稳健交替迭代的框架下完成算法设计。与距离函数不同,一致关联数是一个离散量,放松了对系统误差估计精度的要求。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7.
基于左手材料的翼面隐身结构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含乐  祝小平  周洲  任武 《航空学报》2014,35(12):3331-3340
翼面隐身结构能同时满足飞行器机翼气动、结构和隐身的要求,但在空间有限的机翼中应用时,由于结构特点使其隐身效果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传统隐身结构中加入左手材料(LHM)进行改进。首先选取一种典型的LHM,从隐身设计角度出发,利用其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后向吸收率,对其电磁特性进行研究。然后根据LHM的电磁特性,将其应用于翼面隐身结构,在相同的RCS减缩效果下,应用LHM可有效降低隐身结构体积。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隐身效果,提出一种夹芯型LHM翼面隐身结构,并对该隐身结构中的结构参数利用代理模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较金属翼面段RCS降低了15dB以上,较相同结构的翼面隐身结构RCS降低了10dB以上。  相似文献   
148.
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控制非定常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健  侯永青 《航空学报》2014,35(11):2970-2978
为支持乘员在轨驻留,载人航天器需通过空气环境控制系统将众多设计参数和空气环境参数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非定常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航天员模块、舱压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以及CO2净化模块。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随乘员代谢水平的非定常变化趋势,并评估了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乘员代谢水平变化对空气环境参数有显著影响,通过调节控制系统运行参数可将各空气参数控制在有效指标范围内。人区温度与O2分压、CO2分压和人区湿度有密切的影响关系,不可孤立地进行分析。为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流程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9.
Recentl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cting as relay platform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extending coverage and improving connectivity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scenario where the access point (AP) is mobile, a UAV needs to find an efficient path to guarante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elay link. Motivated by this f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al design for beamforming (BF) and UAV path planning. First of all, we study a dual-hop amplify-and-forward (AF) wireless relay network, in which a UAV is used as relay between a mobile AP and a fixed base station (BS). In the network, both of the AP and the BS ar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whereas the UAV has a single antenna. Then, we obtain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maximizing the output SNR, we develop an optimal design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BF weight vector and the UAV heading angle. Next, we derive the closed-form outage probability (OP) exp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conveniently. Finally,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obtain nearly optimal flying path and OP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increasing the antenna number at the BS or the maximal heading ang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idered relay network.  相似文献   
150.
肋角度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滑二次流通道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两种带肋通道(135°肋和45°肋)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采用瞬态液晶测试技术获得了气膜孔下游表面传热系数比与气膜冷却效率分布.使用Fluent软件RANS数值方法对相应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使用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光滑二次流通道模型中,气膜孔内流线呈螺旋状分布,导致较大的孔内速度分离与流动损失.冷气射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股形成一对偏斜的对转涡.135°肋结构中,二次流通道上部分的旋转涡为顺时针方向,使得气流易于流入气膜孔,气膜孔内流线呈直线分布.45°肋结构中,二次流通道上部分旋转涡为逆时针方向,增强了气膜孔内旋转涡.45°肋结构中冷气流入气膜孔之后的流动结构与光滑二次流通道结构相似.135°肋结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而表面传热系数比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