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8篇 |
免费 | 1541篇 |
国内免费 | 73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537篇 |
航天技术 | 808篇 |
综合类 | 491篇 |
航天 | 14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322篇 |
2021年 | 318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273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针对实际导弹过载受限问题,基于到达条件,分析和确定了三维变结构制导律中滑动模态的稳定域.根据末端三维弹目相对运动学关系,建立了三维制导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纵向平面模型和变结构控制中到达条件为基础,引入分段光滑连续函数,以三维平面间的耦合关系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并确定了过载受限变结构制导律的滑动模态吸引区,证明其制导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针对零化视线角速率而设计的变结构制导律,确定了它的滑动模态吸引区,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2.
郭温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5)
在建立电磁比例节流阀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基础上,根据阀的实际工作环境,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开发电磁比例节流阀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33.
跨声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悬浮支撑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于CARDC的2.4m跨声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的悬浮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控制算法等。给出了风洞调试试验结果,并进行了简要讨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悬浮支撑系统具有强度高,对模型的浮沉和滚转控制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34.
为了研究亚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叶栅的变冲角气动特性,对两套环形叶栅在0°和±10°冲角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低速环形风洞中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冲角变化仅影响改型和原型叶栅流道前半部分的横向压力梯度,对流道后半部分的流动影响不大;与原型叶栅相比较,改型叶栅不仅降低了流动损失,而且比原型叶栅具有更好的变冲角特性。 相似文献
835.
836.
837.
以NACA4412翼型为例,针对低速大攻角含有分离涡的复杂流动,提出了一种采用推高局部附面层网格的方法来改善分离涡模拟的新网格生成策略。数值算例表明,这种推高各向异性单元区域总层高的混合网格能够较合理地捕捉到分离流动涡区的位置和大小,数值实验和分析表明,这种网格生成策略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38.
非定常尾迹输运对动叶气膜冷却流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尾迹宽度下涡轮动叶的气膜冷却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研究,研究了尾迹输运对动叶气膜冷却流场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非定常尾迹的总压损失和速度损失而形成低速区,当非定常尾迹输运到冷却孔附近时,尾迹对气膜层的干扰占主导地位,靠近气膜孔的叶片区域冷却效率降低明显.非定常尾迹的影响使得冷却气流被带到压力面叶片下游更广阔的区域,导致气膜冷却沿叶展方向的覆盖范围更广,从而使得压力面气膜冷却效率在尾迹通过时更高一些.当尾迹宽度增大时,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程度增大.尾迹对压力面的影响比吸力面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839.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