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6篇 |
免费 | 1047篇 |
国内免费 | 58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899篇 |
航天技术 | 594篇 |
综合类 | 317篇 |
航天 | 1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83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校正窄角扇束工业CT扫描重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图像中的条状伪影,分析了条状伪影的产生原因.针对条状伪影是由重排和数据对齐后固体火箭发动机投影数据的非光滑连续性引起的,提出了条状伪影校正的两种算法.两种算法均以中间平移步数的投影数据为基准进行投影数据的重排,一种将重排和数据对齐过程分开处理;另一种将重排和数据对齐过程合并处理.为了验证两种条状伪影校正算法的有效性,采用窄角扇束工业CT对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3种不同扫描步长的扫描和重建.结果表明重排和数据对齐过程分开处理的校正算法只有在小步长扫描的情况下重建效果较好,条状伪影较少;而重排和数据对齐过程合并处理的校正算法在3种不同的扫描步长下图像重建质量均较好,条状伪影较少. 相似文献
972.
涡轮矩形叶栅中的旋涡模型的进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介绍了自1955年以来,在涡轮矩形叶栅流动研究中出现的6个有价值的旋涡模型,论述了它们形成的机理,以期通过对涡轮矩形叶栅旋涡模型发展状况的回顾,来说明气动力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涡控制技术的实质是设法组织或重新组织涡结构。认为未来涡轮叶栅设计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技术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73.
按工程生产工艺要求,制得hydroxyl terminated polybutadiene (HTPB)固化胶片,通过控制试验环境温度(-50、-35、-20、0、20、35℃),得到了基于Prony级数形式的具有不同松弛特性的复合基体材料的松弛行为描述,为细观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参数。随后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具有内聚本构的黏接单元,建立了推进剂的细观计算模型。为验证所建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对固体推进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宏观松弛力学试验,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值的对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差在20%范围之内。最后对具有不同随机分布及不同基体松弛特性的推进剂细观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随机性不影响推进剂的宏观力学行为,而基体松弛特性显著影响固体推进剂的宏观力学性能,基体松弛特性获取环境温度与推进剂的宏观初始模量、延伸率以及强度均呈指数型关系。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提出一种升力式再入航天器进入稠密大气后的轨迹规划方法。在预先设定攻角剖面的前提下,利用路径约束(驻点热流、动压和过载)在高度-速度(H-V)剖面内直接获得轨迹下边界;利用终端约束确定以轨迹下边界为基准的高度增量,进而通过下边界与高度增量的加和形成满足要求的再入轨迹。其中,增量的形式选取为分段二次型函数,其大小可通过割线法快速获得。倾斜角大小可根据纵向动力学方程反解得到,其方向依据航向误差角走廊确定。通过对典型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规划出再入轨迹,且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977.
978.
LI Hong-bo* ZHENG Yong-ting ZHOU Li-juan HAN Jie-cai Center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China 《中国航空学报》2006,19(Z1)
The feasibility was demonstrated to fabricate h-BN-SiC ceramics through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the mixture of boron carbide and silicon powders under 100 MPa nitrogen pressure. The mass fraction of BN and SiC in the combustion products were found to be 72 % and 28 % respectively. The thermodynamics of the synthesis reaction and the adiabatic combustion temperature were calculated on the theoretical ground. The bending strengths of the ceramics were measured to be 65.2 MPa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55 MPa at 1350 ℃.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bus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相似文献
979.
对反作用飞轮轴承组件的边界润滑状态、疲劳寿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边界润滑的摩擦模型进行了一定简化,采用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了磨损率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根据边界润滑状态和弹流润滑状态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反作用飞轮在过零状态下的过零寿命的计算公式,可定量估算反作用飞轮的过零寿命. 相似文献
980.
为了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可靠的模态转换,本文发展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渡态模型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在变循环发动机动态数值仿真程序的基础上,针对模态选择阀与涵道引射器这两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变几何部件,建立了高精度的气流突扩局部损失模型。首次提出了可考虑模态选择阀堵塞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模态选择阀堵塞模型,消除了由于模型不精确造成的模态转换参数波动。在建立的变循环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直接推力控制技术的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的8个可调参数,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平稳的模态转换,双外涵转单外涵的参数变化规律与单外涵转双外涵的参数变化规律基本类似,推力在0.6秒就稳定在目标推力值,其余参数大多在1.4秒之后才趋于稳定。本文提出的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还可应用于常规航空发动机的加/减速过渡态控制规律设计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