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546篇
航空   2867篇
航天技术   565篇
综合类   317篇
航天   107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推力加速度模板的主动段弹道跟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安玮  周一宇  李骏 《宇航学报》2006,27(3):385-389
对弹道导弹的主动段跟踪是导弹防御中重要的环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推力加速度模板的主动段跟踪算法,该算法需要主动段推力加速度信息支持。给出了一种简捷的推力加速度模板构建方法。利用近常速运动模型描述了导弹运动特性,解决了对导弹发射时间的估计问题和模板概率的递推计算问题,并将该方法应用到空间预警系统中,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位置和速度估计误差都接近于CRLB限。  相似文献   
952.
基于光谱特性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干涉型高光谱成像仪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干涉型光谱仪所获得高光谱图像的基于光谱特性的图像压缩方案。由于光谱信息最终从“点”十涉图像中恢复,因此方案中首先通过高精度匹配技术将原始“像面”干涉图像序列“重组”成“点”干涉图像,然后针对“点”干涉图像序列进行压缩。在重组过程中采取基于光流的亚像素级匹配和基于梯度的三角插值算法,实现了高精度的图像匹配重组;在压缩环节利用“点”干涉图像与光谱信息之间的傅立叶变换关系,提出一种能够很好保持频谱特性的基于一维DCT的压缩算法。实验证明,压缩算法总体性能远高于针对“像而”干涉圈序列的压缩算法.很好地控制了光谱信息的失真。  相似文献   
953.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导弹鲁棒姿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  周伯昭 《宇航学报》2006,27(Z1):11-14
实际中在进行弹性导弹的姿控系统设计时,控制器参数的调试比较困难.现把弹性导弹的姿控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受限多目标优化问题,然后通过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NSGA-Ⅱ进行求解.通过在某特征点的控制器设计实例表明,该设计方法使用灵活,在最后计算所得的非劣最优解集中能够得到满意的控制器参数.  相似文献   
954.
首次提出了一种固有模态函数积检测器。首先通过经验模式分解(EMD)把带噪信号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检测的基本思路是,对各个IMF分量的绝对值作逐点乘积,用于抑制噪声并凸现信号,最后进行滤波和判决。本文以UWB信号为例,数据源于UWB雷达实验系统。在低信噪比(SNR),UWB脉冲与噪声波形相似,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未知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峰峰信噪比低于5dB时,该检测器性能优于Teager能量算子(TEO)。  相似文献   
955.
通过浸渍/炭化(PIC)工艺制备了糠酮树脂炭块及糠酮树脂基炭/炭复合材料,对其密度分布、力学和热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高温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糠酮树脂炭块及其炭/炭复合材料密度分布较为均匀,其压缩强度分别为33.9、99.4 MPa,室温~1 000℃时平均线膨胀系数分别为3.91×10-6、1.69×10-6K-1;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 100℃左右时,Lc值开始大幅度增长,标志着无定形碳向石墨晶体结构转变。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炭/炭材料石墨微晶尺寸增长幅度比纯树脂炭的大,树脂炭块的显微结构为一种高孔隙度的炭结构,但在炭/炭复合材料中树脂炭与纤维之间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956.
一种新的共轭增强MUSIC测向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剑  黄知涛  周一宇 《宇航学报》2007,28(5):1309-1313
提出一种新的测向算法。利用阵列输出的非零时延互相关函数及其共轭形成伪阵列输出,从而得到伪协方差矩阵,对其进行特征分解,利用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的正交性,搜索得到的空间谱函数的极大值点对应的角度就是波达方向。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可对多于阵元数的信号进行测向,其测角精度和分辨力优于MUISC和MUSIC-like算法。  相似文献   
957.
针对飞机战斗性机动飞行时模型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反步自适应控制方法.在系统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基础上,基于滑模的思想适当选取李亚普诺夫函数,通过反步的方法回馈递推得到控制律,并且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固定参数改善动态性能,同时设计相应的自适应律来调节未知参数,最后通过伪逆控制分配方法得到最终控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模型气动参数不确定条件下,所设计的控制律仍能理想地跟踪飞机战斗性机动指令飞行,同时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和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58.
针对双轴太阳帆板驱动装置2个电机的控制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双轴帆板驱动线路盒(BSADE,biaxial solar array drive electronics)设计.该线路盒基于现有帆板驱动线路设计,通过在电机驱动线路中设计一种电流方向转换延时线路,解决了电流方向转换瞬间功率管容易对穿的问题,确保了驱动线路工作的安全性,使得原先大功率管才能实现的线路选用小功率管实现,达到了小型化目标.通过对电机驱动线路和负载绕组进行交叉重组设计,解决了主备份线路间磁耦合问题,实现了严格冷备份目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9.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近地轨道电磁场科学探测试验卫星, 探测空间背景磁场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空间背景磁场探测需要在卫星平台上对空间矢量磁场进行长期稳定准确探测,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采用磁通门磁强计和基于CPT效应的绝对磁场校准装置(Coupled Dark State Magnetometer, CDSM)分别探测空间相对矢量磁场以及绝对标量磁场, 通过数据处理, 使最终的矢量磁场探测数据具有准确性. 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在理想模型下拥有解析解, 实施过程中载荷的噪声、 准确度及稳定性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会产生数据校准误差. 通过对在轨磁场探测的模拟确定了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性能, 验证了在载荷设计性能的基础上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磁场探测可以实现1 nT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60.
为了得到控制量与控制时机对相位改变的直观公式,基于Hill方程以及迹向控制的约束条件,定性分析共面绕飞编队中控制量、控制时机与编队卫星相位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需要改变的相位角小于90°时,可实现最省燃料的控制;当需要改变的相位角大于90°时,可进行趋于最小控制量的控制;当在相对运动椭圆上下点实施控制时,相位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