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航空   2217篇
航天技术   559篇
综合类   244篇
航天   91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着陆姿态对地外天体表层采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层采样技术是获得地外天体特性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地外天体采样任务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结合4自由度表层采样装置的特点,建立了表层采样装置的逆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极限着陆姿态下表层采样装置安装位置在当地参考坐标系中的变化,并针对一次封装与二次封装过程中表层采样装置的位置和姿态要求,明确了末端采样器姿态补偿方法,提出了着陆姿态对表层采样影响的分析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分析着陆姿态对表层采样的影响,可为表层采样装置适应性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2.
整机总体性能仿真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全寿命 周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70多年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仿真的发展成果,梳理了各时期总体性能仿真的发展历 程。从基本方法、模型精细化、求解算法和修正方法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以部件级模型为代表的基于物理机理的总体性能仿真 方法研究现状;探讨了以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总体性能仿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机 载模型、机理-数据混合模型和多维度模型基本方法和主要成果。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认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 轮机总体性能仿真应向物理机理模型更精细化、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入和应用模型构建更为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重点介绍了教学评价系统的前端测评器的软硬件开发技术。测评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客户端(AT89C51);2、主控端(AT89C52);3、计算机端(VC++编写界面)。主控端通过串行总线与所有客户端通信。读入客户端数据存放在主控端的RAM中。主控端与计算机ISA总线相连,将主控端RAM中的数据送到计算机中去,然后由VC++处理数据,最后计算机以文字、图形、声音的形式反映各个客户端的信息。测评器主要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娱乐、投票、选举等方面,实现选择及抢答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4.
105.
针对航天器内部缺少三维空间定位方案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紫蜂(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案,即通过在航天器内部布置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置若干数量的参考节点和未知节点,利用参考节点的先验位置信息,以及针对未知节点的测距信息,完成对未知节点的三维空间定位。建立基于参考节点平面的三维空间坐标系,根据到达角度(AOA)计算出未知节点的法向坐标(Z坐标),将未知节点投影至参考节点所在平面(XOY平面),利用三边定位法计算出未知节点在XOY平面的坐标。该方案理论上最少只需要6个参考节点,就可以实现对航天器内部未知节点的定位,并且不需要时间同步,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低复杂度设计需求;利用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进行AOA计算,通过对参考节点进行分层布局,避免使用复杂的天线阵列技术。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同时具有较低的硬件和组网要求,以及较低的计算和通信开销,适合于航天器内部的三维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脉冲星估计星载原子钟钟差是实现卫星自主守时的途径之一。为充分分析基于脉冲星的自主守时系统性能,利用实测的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和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eutron 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 NICER)的PSR B1937+21脉冲星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星载原子钟和脉冲星的误差特性。设计了脉冲星守时系统框架和星载原子钟钟差估计方法。以实测的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为基础,计算分析了脉冲星守时系统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若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 TOA)解算精度为1 μs/30 d,则原子钟钟差估计精度可达到优于1 μs的水平,初步验证了脉冲星守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C919飞机全机静力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建军  唐吉运  王彬文 《航空学报》2019,40(1):522364-522364
介绍了C919大型客机全机静力试验的目的及任务需求,分析了试验特点和难点。从试验飞机支持、试验加载及控制、试验测量及监控、损伤检测及状态监测等方面制定了总体技术实现方案,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可靠,技术实现方案满足任务要求。试验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试验综合加载平台设计技术优化了多系统集成,加快了试验准备速度,降低了试验准备风险;约束点误差转移控制技术将约束部位误差转移至非重点考核部位,提高了关键考核区域试验精度;机身双层地板双向加载技术优化了机身加载及扣重设计,改善了局部载荷的加载精度。技术成果为后续型号试验提供了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一种双钟型喷管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双钟型喷管高度补偿特点及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双钟型喷管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方案,进行了双钟型喷管基弧段及延伸段面积比优化,并与其他系统方案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地面起动的芯级发动机,采用双钟型喷管是提高发动机综合比冲性能以及运载器有效载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全局Newton-Raphaon方法对滑动轴承的弹流润滑性能进行了数值摸拟。比较了弹性变形对连杆大头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和最大油膜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局Newton-Raphaon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收敛困难,程序运行时间长的问题;考虑表面弹性变形的连杆大头轴承与刚性轴承相比,最小油膜厚度与最大油膜压力的变化趋势相同;一个工作循环内,弹性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略大于刚性轴承,而最大油膜压力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0.
方艺忠  韩拓  胡庆雷 《宇航学报》2022,43(4):508-517
考虑导引头量测故障下拦截机动目标的末制导问题,以提高制导系统的鲁棒性、降低制导增益、减小系统残差、避免视线角速率剧烈振荡/发散为目的,基于增量式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鲁棒增强特性的三维末制导律。首先,将末制导问题转化为零化视线角速率的控制问题。其次,通过弹目相对距离及视线角速率定义辅助变量,给出传统的滑模制导律作为设计参考。然后,基于增量式非线性动态逆滑模控制方法,充分挖掘视线角加速度估计信息及上一采样时刻的制导指令,得到增量式三维鲁棒制导律。最后,在目标机动及导引头量测故障下,分析并比较了两种制导律所产生的系统残差。理论分析及多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增量式制导律不仅对目标机动及大范围失效的导引头量测故障具有强鲁棒性,而且所需制导增益也较小,同时避免了末端视线角速率严重发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