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5篇 |
免费 | 600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19篇 |
航天技术 | 312篇 |
综合类 | 113篇 |
航天 | 4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精确的恒星星等信息是开展导航星表建立、航天器定姿、红外相机定标等工作的基础,现有公开星表涵盖测光波段不全且带宽普遍较窄,难以找到与任务传感器响应波段相匹配的星等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恒星辐射光谱的传感器响应波段星等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公开星表数据信息,建立星表测光波段与传感器响应波段星等差值模型,对星表星等与传感器响应波段星等差值进行估算;将色指数计算的恒星近似表面温度作为先验信息,在传感器响应波段区间进行普朗克方程求解,进而推算恒星在传感器响应波段的星等。星表数据计算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适应性,对传感器响应波段星等推导精度为0.066等 (1δ),93.3%恒星推算误差优于0.2等,可满足导航星表建立、航天器定姿、红外相机定标等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32.
433.
谐振式光纤陀螺作为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以其集成化高、成本低以及抗干扰性强等独有优势,逐渐成为下一代光学陀螺研究发展的热点.通过对谐振式光纤陀螺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陀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可视化模型,并对系统谐振曲线和同步解调曲线等开环输出以及锁频反馈下闭环输出进行了模拟仿真.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正弦波调制下谐振谱分裂现象,并搭建实验装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中正弦信号调制频率高于系统谐振输出半高全宽一半,即对应2 MHz时,谐振谱分裂会导致同步解调输出线性区域出现明显失真,严重恶化了标度因数线性度.因此,搭建的谐振式光纤陀螺仿真模型能够准确而有效地模拟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系统噪声抑制和精度提升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34.
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热环境及热防护方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支板前缘的热环境非常恶劣。本文研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前缘的热环境,得到了热载荷分布。提出了支板前缘金属结构再生冷却方案、耐烧蚀材料热防护方案和气体喷射热防护方案,并对这三种方案的热防护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属结构再生冷却方案无法对支板进行有效的热防护;耐烧蚀材料方案可以在飞行马赫数8以下起到很好的热防护效果;而当马赫数大于8时,则只有气体喷射方案可以实现有效的热防护。 相似文献
435.
436.
437.
郑牧民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66-71
中国古代的审判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三类。按照法制自身变迁的脉络,分析了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的起源、内容和流变,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特质。 相似文献
438.
分析比较了目前关于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ADI-FDTD)数值色散关系研究的几种理论,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介绍了一种相对合理的数值色散关系式,并利用牛顿迭代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9.
跨声速风扇的流固耦合的颤振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了时间推进的叶片颤振的数值方法,采用了时间推进求解流体和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气动模型是基于求解三维雷诺平均的N-S方程,采用了多块结构化网格的有限体积格式,对流和耗散通量的计算使用了二阶迎风格式和中心格式。在变形的动网格上流体运动的守恒型方程的求解采用双时间步,隐式格式和多重网格方法。叶片振动采用了振型叠加的线性气动弹性模型。该方法在气动弹性标准算例4进行了验证,并用于求解跨音速风扇的颤振问题。 相似文献
440.
极弱信号、大多普勒动态变化条件下的接收机抗干扰、快速捕获同步技术是低轨卫星短报文数据通信的研究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多普勒特性对低轨卫星扩频信号快捕的影响,讨论了现有各种捕获策略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倍采样、补零的部分匹配滤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二维并行快速捕获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最后结合面向判决的同步技术,给出接收机原理样机捕获时间的实现结果.在给定前导码条件下,优化后的二维并行捕获平均时间为10 ms,远低于常规扩频码并行捕获的秒量级捕获时间,可以较好地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全球短报文数据突发通信及随遇接入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