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76篇 |
免费 | 3787篇 |
国内免费 | 191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712篇 |
航天技术 | 2062篇 |
综合类 | 890篇 |
航天 | 38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394篇 |
2022年 | 945篇 |
2021年 | 995篇 |
2020年 | 879篇 |
2019年 | 797篇 |
2018年 | 781篇 |
2017年 | 923篇 |
2016年 | 660篇 |
2015年 | 813篇 |
2014年 | 748篇 |
2013年 | 827篇 |
2012年 | 984篇 |
2011年 | 1001篇 |
2010年 | 864篇 |
2009年 | 813篇 |
2008年 | 818篇 |
2007年 | 871篇 |
2006年 | 833篇 |
2005年 | 635篇 |
2004年 | 494篇 |
2003年 | 342篇 |
2002年 | 341篇 |
2001年 | 271篇 |
2000年 | 212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设计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钩针式的马尾织布机自动分尾装置,在介绍了该装置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法对关键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大大缩短了设计和试验周期;该装置已成功用于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72.
西南联合大学英才辈出,关键在于它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校长民主治校、教师严谨治学、职员高效治事、学生刻苦求学、推行通才教育,从而形成积极上进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西南联合大学办学理念与模式对我国当代高校建设一流大学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73.
874.
为实现星载微波散射计的优化设计,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海洋二号(HY-2)卫星微波散射计系统仿真模型。首先,参考其初样设计阶段的仿真模型,根据其最终设计方案和参数设置,对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三个主要模块搭建仿真模型。其次,模拟海面风场监测过程,将仿真模型划分为信号源、发射机、海面回波、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和结果输出六部分,并在初样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道特性,完善仿真模型。最后,利用雷达方程解算海面后向散射系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为我国后续微波散射计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75.
为了研究褶皱翼型上、下表面分别对气动力的影响,在弦长雷诺数为1200,攻角为0°~20°时,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褶皱翼型、光滑翼型、上表面光滑的褶皱翼型和下表面光滑的褶皱翼型的滑翔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褶皱翼型的升力系数较光滑翼型提高了10%;只要翼型下表面是褶皱的,产生的升力总大于下表面是光滑的,下表面褶皱对升力的提高具有更大作用;在大攻角下,光滑的上表面更有利于提高升力;在任何攻角时,上、下表面褶皱对阻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76.
中心进气转静系转盘风阻扭矩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商业软件CFX从流动参数及几何结构两个方面对中心进气转静系盘腔内转盘风阻扭矩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搭建一个转盘风阻扭矩实验台测量自由盘风阻扭矩.中心进气转静系转盘风阻扭矩与经典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无量纲扭矩系数与经典经验关系式计算得到的数据总体相差小于10%,利用湍流参数来表征转盘转速以及叠加流流量,对于分析转盘风阻扭矩非常便利.利用湍流参数定量分析时需注意叠加流以及转速的量级同样影响着风阻扭矩的数值.几何结构对于风阻扭矩也有影响,但相比流动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7.
为提高轴流压气机吸附式叶型优化设计的质量,设计了一套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自动优化设计系统.对人工蜂群算法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遗传算法(GA)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人工蜂群算法可以更好地逼近全局最优值且收敛效率提高50%.使用NURBS对叶型进行参数化,并研究了参数化过程中的畸变问题.将抽吸参数与叶栅参数同时作为优化变量,使用该系统对一吸附式叶栅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抽吸槽设置在58.44%轴向弦长位置处流动损失下降明显,与优化前未抽吸叶型相比流动损失降低64.8%,气流分离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878.
879.
论文主要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实验室导师制的新模式,并就该模式管理办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80.
基于3D Zernike矩的三维地形匹配算法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特征的三维地形匹配算法。在算法中,与三维地形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3D Zernike矩用来描述参考高程图(DEM)和恢复地形高程图(REM),三维地形匹配转化为基于3D Zernike矩的特征向量匹配。匹配按先粗后精两步进行,在粗匹配中,匹配窗口滑动步长设定为5个象素,采用较低阶数的3D Zernike矩。在精匹配中,只对3个最优粗匹配位置的邻近区域进行精匹配,匹配窗口滑动步长为1个象素,采用较高阶数的3DZernike矩。两块地形的相似度以它们的3D Zernike矩间Camberra距离来度量,距离越小越相似,反之亦然。本算法属于特征面匹配,相对于基于特征点和特征线的地形匹配,理论和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匹配概率、匹配精度和更强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