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77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提出了一种薄壁圆筒结构外表面工作变形(ODS)连续扫描激光多普勒振动测试方法。将旋转平台与电动机控制引入激光连续扫描,发展了一种与激光连续扫描路径相匹配的电动机控制算法,使连续扫描激光振动测试应用于薄壁圆筒结构;对试验件进行了薄壁圆筒结构外表面激光连续扫描测试,获取了500 Hz内的前5阶模态,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与商用激光离散点扫描测试模态振型的相关性在0.96以上,验证了薄壁圆筒连续扫描激光多普勒振动测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连续扫描激光测试的效率高、测点密集,对进一步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脉冲爆震发动机气动阀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对两种不同结构的脉冲爆震发动机(PDE)气动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气动阀都能在PDE工作中起到单向阀功能, 双旋流气动阀由于切向旋流作用, 其雾化、掺混作用优于锥形气动阀, 而锥形气动阀阻力损失小.同时, 还数值模拟了锥形气动阀关闭后的流场结构, 得到了进气过程中及气动阀关闭后PDE内的流场分布, 结果显示, 气动阀关闭后, 大涡很快脱落形成一系列小涡, 大大增强了流场内的紊流度.   相似文献   
53.
浏览器 /服务器技术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大突破 ,它已被应用于信息管理领域。本文结合高校财务电算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介绍了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财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是根据高等院校新财务制度研制开发的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针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工艺性缺少可量化表征方法的现状,研究了4种C/E预浸料的黏性及其环氧树脂体系的物理特性。发现预浸料黏性可以通过环氧树脂体系动态复数黏度η*和T_g两个物理量表征,环氧树脂的η*=35 kPa·s附近,T_g=0℃附近预浸料黏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分析了适用于复杂零件三坐标测量的间接测量原理与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通过实例具体说明转换测量基准、延伸被测要素、转换坐标系等方法的应用,为复杂零件的三坐标测量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6.
在分析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扩展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介绍了访问控制的概念及实现原理,分析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详细描述了扩展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在Struts结构下的应用。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控制模型比较,扩展的角色访问模型与Struts结构的结合应用减小了系统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实现了分散式管理,降低了管理开销,而且灵活地支持了现实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5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两国人民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在日本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结合文献资料,从宏观上回顾了10世纪以前的中日物质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与日本发现的唐代铜镜为主要依据,在微观上对中日物质文化交流的实态、意义以及日本民族对待先进外来文化积极继承和发扬的态度进行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58.
59.
基于MasterCAM圆柱面模腔的四轴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sterCAM是当今广泛使用的CAD/CAM软件。合理地利用CAD/CAM软件可以大幅提高机械设计和加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以圆柱面模腔的四轴加工为例,就如何运用MasterCAM进行四轴加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0.
The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 (SEPC) of the Center for Space Sc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SSAR, CAS)took on the mission of offering the space environment parameters which may be of use to the safety of manned spacecraf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space environment safety guarantee mission for SZ-4 and SZ-5, SEPC improved the spac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database system, prediction result display system, prediction implementation system, etc. For guaranteeing the safety of the airship and cosmonaut in the first manned SZ-5, flying experiment mission,SEPC developed the software for analyzing radiation dose and early-warning software for large debris collision with SZ-5. Three months before the flights of SZ-4 and SZ-5, SEPC began to predict the safe launch period in view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and offered timely and valid reference opinions for selecting the safety period.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ssion of SZ-5, SEPC analyzed the space high-energy environment in a pre-arranged orbit and abnormal orbit andevaluated the radiation dose which cosmonauts may encounter in space. The evaluation offered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osmonaut safety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SZ-5 missi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debris and the collision risk assessment at different orbit entry times for SZ-5 provided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superior department to make fligh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