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0篇 |
免费 | 1270篇 |
国内免费 | 58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340篇 |
航天技术 | 1133篇 |
综合类 | 822篇 |
航天 | 10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286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205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96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4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3篇 |
1969年 | 4篇 |
196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表面热流预估方法利用试验件内部的温度来预估其表面热流。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测量温度的热电偶是内埋在试验件内部,不与外界的高温气流直接接触。该方法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实验估计表面热流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为了验证该方法在预测外界流场特性方面的能力,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的 FD-03风洞中开展了一系列高超声速气动热风洞试验。试验中采用一块铝合金试验板,部分试验采用光滑平板,其余试验在试验平板的表面添加拌线以干扰外界流场。而后采用热流估计方法预估试验板的表面热流。预估结果表明,如由拌线产生的激波等外流场的强烈变化将在估计的热流结果中得到清晰的显示。 相似文献
552.
航行体出水过程涉及到气液两相交界,流场是非定常且高度非线性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深入研究该问题,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细长体垂直出水过程的水动力特性。实验在二维水箱中进行,采用高速摄影仪拍摄了不同速度下细长体垂直出水流场。数值模拟采用 VOF 模型,结合动网格和 UDF 技术对相应的实验工况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细长体水下运动过程中空泡的生长和溃灭机理,以及细长体出水时对自由液面的干扰规律。实验研究表明:(1)细长体在完全出水时刻出水速度发生突增;(2)随着细长体速度的增大,空泡产生的部位是从尾部开始,然后再在头部出现;(3)当细长体头部没有局部空泡产生的时候,细长体出水时会造成明显液面隆起现象,当细长体头部产生局部空泡后,细长体出水时,没有明显液面隆起现象,但是会产生“喷溅”现象。数值计算表明:在不产生空泡的情况下,细长体头部接近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自由液面都会隆起,尾部出水时液面隆起的程度比头部出水时大。通过比较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53.
快响应PSP技术用于高超声速圆柱绕流的非定常压力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敏涂料(PSP)技术是飞行器风洞实验大面积定量测压和流动显示的重要工具。为了发展非定常流动压力测量和脉冲风洞中全局压力测量能力,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开发了快速响应压敏涂料技术,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合作开发的压敏涂料采用PtTFPP作为发光基团,稳定性较强,持续光照下发光强度衰减为1.5%/h。采用自主研制的静态标定设备在标定腔内测量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20mm×20mm涂料样片的表面发光强度来确定涂料的压力响应特性和Stern-Volmer公式,并设计制作了2套快响应时间动态标定设备,测得涂料典型响应时间在0.2ms。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3高超声速风洞中对平板圆柱装置进行了Ma=5的 PSP 试验,利用高速相机采集图像数据后,经过批量数据处理,采集频率为250Hz,得到了间隔时间4ms 的连续压力场数据。结合纹影图像和油流图对得到的PSP结果进行了分析,利用同时采集的测压孔数据对PSP 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快响应PSP技术可以更详细地显示流场结构,并能同时得到很好的定量压力数据。 相似文献
554.
对直升机气动噪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试验技术、理论分析方法和噪声抑制技术。声学风洞试验是直升机气动噪声研究的基本手段,其中非定常载荷测试、流场显示和声源定位等先进测试技术已实现应用;飞行试验在直升机噪声适航标准完善和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等方面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和验证手段。直升机气动噪声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声类比法、Kirchhoff/CFD 混合法等旋翼气动噪声分析方法都已形成分析程序,成为直升机研发的有效工具。直升机气动噪声的抑制仍然以旋翼桨尖设计为主,飞行轨迹优化、旋翼噪声主动控制等新技术已实现飞行验证,但尚未进行型号应用。在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新型直升机的研发中,引入气动噪声的抑制技术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55.
556.
Chi Pei Chen Zongji Zhou Rui Wei Chen 《中国航空学报》2007,20(5):443-451
未来空天飞行器跨空天两域飞行,要求有较高的自主性以适应由故障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针对空天飞行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自主控制重构方案。研究了线性模型的时变控制效益的估计方法,提出并证明了效益矩阵可估计的充分条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并证明了其收敛性和对噪声的鲁棒性;提出了基于线性规划和模糊逻辑的控制分配算法,通过冗余效应器实现了不确定条件下的自主控制重构。系统集成和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方案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7.
558.
针对飞行控制系统中状态向量不完全可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增益神经网络自适应观测器.在常规高增益观测器的基础上引入径向基(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自适应项,对建模误差和外界干扰进行在线估计.将高增益观测器与基于动态面的反步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引入一阶滤波器,避免了传统反步控制中的\"计算膨胀\"问题.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和RBF网络权值向量的自适应律,并证明了闭环系统是半全局一致有界.从航迹角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航迹角能够较好地跟踪指令信号,不受建模误差和外界干扰的影响,所设计的观测器具有良好的收敛性,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59.
为计算任意曲面上天线间的隔离度,提出一种射线寻迹的新算法——最小夹角法.首先对任意曲面表面进行三角形网格剖分,并按照文中要求的格式生成模型表面网格数据;用文中提出的\"最小夹角法\"对上述网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地找出任意曲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短程线.求解了位于圆柱体、椭球体及任意组合体上任意两点间的短程线长度,验证了\"最小夹角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60.
在基于提升格式的真三维小波包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定义空间块结构, 实现了SPECK算法的真三维扩展。该方法不涉及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 具有计算量较小、编码快、低复杂的特点, 产生的视频流是完全嵌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的高效的压缩视频图像, 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视频压缩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