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448篇
航空   1903篇
航天技术   668篇
综合类   426篇
航天   88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现代航空声学风洞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飞机的噪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展航空声学试验研究的地面试验设备主要是航空声学风洞.笔者阐述了大型航空声学风洞的发展,介绍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型航空声学风洞的性能和特点.指出了在航空声学风洞设计中,试验段构型和参数的选择以及试验大厅布置等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风洞的主要噪声源及声学处理技术.阐述了航空声学风洞中声学测量技术的发展.结论指出,目前专用航空声学风洞的背景噪声比常规气动风洞低5~25dB,而第二代汽车/航空声学风洞的背景噪声又比第一代航空声学风洞下降10~15dB.在建造现代航空声学风洞的同时,航空声学风洞中声学测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突出的例子是相阵麦克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2.
飞机结冰风洞试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洁川  于涛 《实验流体力学》2007,21(1):68-72,92
论述了飞机结冰风洞试验的必要性;阐述了结冰风洞试验方法;给出了相似准则和模拟参数计算结果及分析;讨论了飞行高度和大尺度水滴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空间对地观测中配备多个有效载荷时的观测任务规划问题。首先建立了该问题的组合优化数学模型,优化指标考虑了科学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各项资源约束;然后应用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求解,并与贪婪算法结果进行比较;最后,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4.
基于GPS相对伪距差分的相对导航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基于GPS相对伪距差分技术的RVD相对导航方法。分析了在相对位置零位处对相对伪距差分模型进行线性化后的模型误差,并推导了由模型误差所引起的相对导航参数确定误差;提出了模型误差修正方法和采用强跟踪滤波器的非线性滤波方法等两种改进方法。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两种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单通道SAR实现ATI动目标检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单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多视沿航迹向干涉(ATI,Along Track Interferometry)实现地面慢速运动目标指示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该方法所需的步骤,即利用重叠或不重叠的窗构造子视,对子视分别成像,相位误差校正并求干涉.关于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相位误差校正步骤,提出了利用信号子空间投影进行相位配准的补偿方法.借助该鲁棒的自适应方法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决子图像间的去相关问题,降低相位随机性的影响,从2幅子视图像的干涉相位图上敏锐地检测到运动目标.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强杂波中检测动目标,为单通道SAR实现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MTI,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扩展已有SAR系统功能提供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Abundant graphite particles occur in amphibolite-grade quartzite of the Archean-Paleoproterozoic Wutai Metamorphic Complex in the Wutaishan area of North China. Petrographic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graphite particles occur within and between quartzite clasts and are heterogeneous in origin. Using HF maceration techniques, the Wutai graphite particles were extract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Laser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a population of extracted graphite discs indicated that they experienced a maximum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of 513 +/- 50 degrees C,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tamorphic grade of the host rock and supports their indigenicit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particles bea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hexagonal sheets of graphite crystals) related to metamorphism and crystal growth, bu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m (graphite disc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ircular morphology, distinct marginal concentric folds, surficial wrinkles, and complex nanostructures. I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graphite discs showed that thei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range from -7.4 per thousand to -35.9 per thousand V-PDB (Vienna Pee Dee Belemnite), with an average of -20.3 per thousand, which is comparable to bulk analysis of extracted carbonaceous material. The range of their size, ultrastructures, and isotopic signatures suggests that the morph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Wutai graphite discs were overprinted by metamorphism and their ultimate carbon source probably had diverse origins that included abiotic processes. We considered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origins of the carbon source and graphite disc morphologies and cannot falsify the possibility that some circular graphite discs characterized by marginal folds and surficial wrinkles represent deflated, compressed, and subsequently graphitized organic-walled vesicles. Together with reports by other authors of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from greenschist-amphibolite-grade metamorphic rock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t is worthwhile to examine carbonaceous materials preserved in highly metamorphosed rocks for possible evidence of ancient life.  相似文献   
997.
无限翼展后掠翼大迎角绕流和涡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无限翼展直后掠翼在不同后掠角下的大迎角粘性分离流,探讨了后掠角对流场结构和升阻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对流动特性的机理分析,文中进一步数值模拟了无限展长后掠惭带表面吹吸气的大迎角绕流,研究了以非定常质量引射作为外激发手段对后掠翼前缘涡形成、发展和脱泻、以及对提高机翼升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程滔  张锦 《航空动力学报》2000,15(4):401-404
本文分析研究了特型涡轮转子多重耦合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对分析计算中所用的单晶合金的弹性矩阵作了分析推导。全面研究了此涡轮转子耦合振动的特性。在后处理中表述了多重耦合的模态特征。所引出的结论可供类似结构的耦合振动分析参考,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尾喷管内部及其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对某型发动机尾喷管在亚临界及超临界状态下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尤其对喷管射流流场及其对喷管内部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差分格式采用具有TVD性质的三阶精度的Godunov格式,射流场及内部流场简采用分区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算法可以很好地处理来自于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间断。  相似文献   
1000.
TC6钛合金整体叶轮数控铣削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TC6钛合金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零件曲面数控铣削效率与加工质量,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并分析了球头铣刀几何参数对零件切削表面硬化层及其后刀面磨损的影响,发现三维曲面铣削时刀具不同的现象,并依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TC6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零件数控铣削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