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7篇 |
免费 | 1025篇 |
国内免费 | 39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073篇 |
航天技术 | 798篇 |
综合类 | 478篇 |
航天 | 12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266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滑油散热器的动态特性是直升机滑油冷却系统设计的基础,使用模块化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直升机滑油散热器的动态仿真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建立动态传递函数,结合动态仿真模拟曲线的比较以及传递函数的分析,对热侧和冷侧入口温度阶跃变化时的热侧出口温度动态响应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动态性能的重要影响参数——芯体蓄热时间常数τw以及热侧温度随流动时间τ变化的时间常数hτ,从而可通过改变这两个重要影响参数来有效改变散热器以及系统的动态延迟时间.通过散热器动态实验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可有效改进散热器以及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指导散热器与系统的优化耦合设计. 相似文献
923.
弹载SAR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空对舰导弹的情况,研究一种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用于弹戴制导雷达的方案,以提高其横向分辩率,实现对舰船目标的成象。弹载SAR采用的一是一种聚束照射成象模式,通过站偿,可以转化为转台成象。 相似文献
924.
925.
为分析射流管伺服阀射流管喷嘴高压射流区的特性,建立了射流管伺服阀前置级数学模型,得到了射流管偏移值、射流管喷嘴半径和接收孔半径对接收器压力分布、喷嘴出口流速及接收器的左右孔恢复压力的影响规律.流场分析发现射流管喷嘴的高速射流出口处容易产生旋涡,且存在环状负压效应.结果表明:高压射流状态下,射流管喷嘴半径增大,恢复压力增加;接收孔半径增大,恢复压力降低.接收孔半径与射流管喷嘴半径之比的最佳取值区间为[1.3,1.5].当射流管偏移值增大时,在偏移值增大一侧,射流管与接收孔之间的有效流体接收面积增大,射流管与接收孔之间的流体旋涡扩大,内部流场环状负压效应增加,接收孔恢复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926.
927.
928.
设计了带缠裹式防热套的柔性接头,弹性件和防热套材料均采用硅橡胶.研究了柔性接头有效摆心和几何球心的关系,采用2阶四项式Mooney-Rivlin模型模拟弹性件的本构关系,利用ANSYS软件分别仿真计算柔性接头在压强为0,9MPa下不同摆角条件的有效摆心和几何球心漂移,得到了两者的漂移包络线,把仿真的有效摆心漂移结果与试验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利用间隙碰撞试验验证了几何球心漂移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效摆心漂移的原因.结果表明:摆心包络线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有效摆心和几何球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柔性接头的有效摆心漂移在半径为2.5mm,高为1.4mm的圆柱包络面内,而几何球心的漂移在半径为0.013mm,高为0.6mm的圆柱包络面内,有效摆心漂移是由接头各层增强件和弹性件的变形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29.
O. M. Alifanov Yu. G. Egorov V. M. Kul’kov V. V. Terent’ev S. O. Firsyuk 《Russian Aeronautics (Iz VUZ)》2015,58(4):376-382
The elements for various types of attitude control systems used in a number of small spacecraft are considered. An approach for assessment of such system effectiveness based on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spacecraft purpose and restriction in accuracy, mass and energy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930.
随着并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运动性能的提升成为了发展需求,指出了研究工作空间和奇异位形的必要性。以研究方法为主线,详细阐述了工作空间和奇异位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进一步提炼出个体的创新思想和面临的共同难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方法的原理,找到了解决共同难题的突破口,同时剖析了研究中的尚存难题。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结构综合和理论创新两个方面进行突破,能够为并联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得出的结论和展望给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