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0篇
航空   379篇
航天技术   153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介绍了可添加于整体结构填充区的ZXC190、ZXC195增强芯材以及添加这种增强芯材接头试验件的制造工艺与拉伸强度试验方法,给出了试验件的拉伸初始损伤载荷和破坏载荷.试验结果表明:ZXC190、ZXC195增强芯材与单向带预浸料相比,其接头试验件沿腹板方向的拉伸强度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12.
模糊逻辑控制在过失速机动飞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江辉  周娜  刘昶 《航空学报》2000,21(3):234-237
首先建立了进行过失速机动时飞机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分析了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控制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逻辑控制器 ( FLC)应用于 2种典型的过失速机动 ( 70°迎角定常飞行和眼镜蛇机动 )的数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调整模糊控制器中有关参数或采用带修正因子的模糊控制器,能够使得飞机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过失速机动,同时改善了飞机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713.
现有的航天器测试与运管程序通过word文档采用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描述,需要人工录入、集成、整合和校验,既浪费人力、时间,又容易因人为原因出错,不利于测试与运管程序在多用户间的快速交互,且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借鉴NASA及ESA的PLEXIL、PLUTO、Timeliner-TLX、SCL等航天器指令设计经验,研究了面向航天器地面测试与在轨运管的航天器指令技术,该指令架构具备层次化、模块化、抽象化等高级程序特点,且具备对航天器进行工作过程监测与异常状态处置能力,便于航天器测试与运管程序的人机交互、数字化设计、交换共享与解译执行,可作为国内航天器测试与运管程序一体化设计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14.
Stable, hydrogen-burning, M dwarf stars make up about 75% of all stars in the Galaxy. They are extremely long-lived, and because they are much smaller in mass than the Sun (between 0.5 and 0.08 M(Sun)), their temperature and stellar luminosity are low and peaked in the red. We have re-examined what is known at present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a terrestrial planet forming within, or migrating into, the classic liquid-surface-water habitable zone close to an M dwarf star. Observations of protoplanetary disks suggest that planet-building materials are common around M dwarfs, but N-body simulations differ in their estimations of the likelihood of potentially habitable, wet planets that reside within their habitable zones, which are only about one-fifth to 1/50th of the width of that for a G star.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the claimed detection of the planets with masses as small as 5.5 and 7.5 M(Earth) orbiting M stars, there seems no reason to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terrestrial planets. Tidally locked synchronous rotation within the narrow habitable zone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tmospheric collapse, and active stellar flaring may not be as much of an evolutionarily disadvantageous factor as has previously been supposed. We conclude that M dwarf stars may indeed be viable hosts for planets on which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life can occur. A number of planetary processes such as cessation of geothermal activity or thermal and nonthermal atmospheric loss processes may limit the duration of planetary habitability to periods far shorter than the extreme lifetime of the M dwarf star. Nevertheless, it makes sense to include M dwarf stars in programs that seek to find habitable worlds and evidence of lif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mmary conclusion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workshop (http://mstars.seti.org) sponsored by the NASA Astrobiology Institute and convened at the SETI Institute.  相似文献   
715.
基于USB的数据存储设备开发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个基于USB的数据存储设备开发方案,系统采用PH ILIPS公司的ISP1160芯片来实现USB主机控制器。首先介绍USB的特点,然后详细讨论方案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最后说明方案应用和系统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16.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建立了纵向平面内的二维轨迹优化模型(包括火箭助推段和吸气式飞行段),其中大气模型、气动力模型和发动机模型均建立了比较详细的模型,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描述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特征;基于配点法建立了适用于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助推-巡航轨迹优化的方法,在求解非线性规划时引入了规范化处理、稀疏分析和偏导数计算方法等,以提高优化效率;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巡航轨迹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典型设计参数变化对最优轨迹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高精度求解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轨迹优化问题,并且能够方便地分析设计参数变化对最优轨迹的影响,可用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剖面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717.
星间异步通信链路的误码率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码率是星间链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了适用于星间双向异步通信链路直传、转发模式的误码率测试方法,通过串口一网口转换方案实现了对多节点的星间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误码率检测。设计了双向异步信道传输误码分析算法并利用软件实现,提供对星间链路多种码型、多种传输帧协议的误码率测试功能,能够给出双向异步信道传输误码的详细参数,分析星间双向异步通信链路的误码成因。  相似文献   
718.
针对卫星钟差序列中非线性特性较为复杂和超快速钟差预报精度较低的问题,将核极限学习机算法引入到北斗超快速钟差预报中。首先,将极限学习机进行优化,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来选择核极限学习机所需的核参数和正则化参数;然后,将优化后的方法应用到超快速钟差预报中,并给出了利用该方法进行超快速钟差预报的步骤;最后,在分析iGMAS提供的实测北斗超快速钟差数据的基础上,选用单天和多天数据进行短期预报。结果表明:在短期预报6h范围内,利用本文提供的优化方法解算得到的超快速钟差预报精度明显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周期项模型,并且采用此方法得到的超快速钟差预报产品与iGMAS提供的超快速钟差预报产品(ISU-P)相比,GEO、IGSO和MEO卫星的预报精度分别提升了50.51%、46.98%、40.67%,其与最终精密钟差的符合程度显著 增强 。  相似文献   
719.
文章对国内外星载超光谱成像系统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归纳.重点对其应用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小卫星平台的超光谱成像系统的技术优势,探讨了利用小卫星姿轨机动灵活和可组成分离异构星座的特点,来实现星载超光谱系统对地实时成像以及解决海量数据处理和传输等关键问题的可行性。并着重对研制适应小卫星平台的集约型超过...  相似文献   
720.
文章以航天器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采用流-热-固耦合方法仿真分析了单一送风形式下,试验箱不同送风速度对机械臂常压低温热变形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发现: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机械臂表面的温度场分布更均匀且温度值更接近于设定值,从而更有利于低温热变形试验的实施;但由于存在环境噪声,必须经过静置稳定后才可以进行变形测量。此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航天器部件常压低温热变形试验更加精确、高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