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1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780篇
航空   2370篇
航天技术   941篇
综合类   499篇
航天   11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虽然基于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增强型GPS实时星间相对定位可获得厘米级精度,但通常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获取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无轨道动力学模型条件下的高精度实时相对定位方法,即利用GPS三差观测方程获得状态矢量的时间转移矩阵,采用自适应UKF(Unsented Kalman Filter,无迹卡尔曼滤波器)实时估计星间相对位置.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序贯点估计方法分米级的相对定位精度,新方法在星间距离小于5 km时,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厘米量级.  相似文献   
852.
We investigate the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anomalies occurred in the Qinghai-Tibet region before three large earthquakes (M > 7.0).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TEC variation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onospheric possible precursors of these earthquakes. We identified two TEC enhancements in the afternoon local time 9 days and 2–3 days before each earthquake, between which a TEC decrement occurred 3–6 days before earthquakes. These anomalies happened in the area of about 30° in latitude and the maximum is localized equatorward from the epicenters. These TEC anomalies can be found in all three earthquakes regardless the geomagnetic conditions. The features of these anomalies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and may have differences from those caused by geomagnetic storm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ionospheric TEC perturbations may be precursors of the large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853.
杨慧  何力  王延荣 《航空学报》2008,29(4):804-810
 为了加强对叶轮机三维气动弹性机理的理解,为数值模拟方法提供试验验证数据,开展了压气机线性叶栅气动弹性试验研究。本研究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研究压气机线性振荡叶栅的气弹稳定性,本文为第2部分,重点辨别叶尖间隙对压气机叶片气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加,间隙流对振动叶片有失稳影响,其影响范围几乎遍及整个叶高,这与非定常气动的瞬时径向相互作用的结论是一致的。这种失稳效应与叶片间相位角对叶栅气弹稳定性的影响不耦合。间隙流在叶栅稳定性最差时影响最显著。详细的非定常压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加,叶片表面非定常压力幅值减小区域与间隙流造成的卸载区域相对应。由试验结果可以推断,不考虑叶尖间隙的数值模型可能会给出过稳定的叶片颤振预测。  相似文献   
854.
陈晓玲  张武高  陈飞  杨立 《航空学报》2008,29(1):187-191
 针对实际空间用单一压力容器(IPV)镍氢电池组的传热特点,建立其瞬态热分析的数学物理仿真模型。通过设计改变电池组几何参数,包括电池组底板厚度、套筒高度和厚度,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比模拟研究电池组在飞船实际运行条件下几何参数对其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筒厚度对电池组温度场的影响最为敏感,增大套筒厚度可明显缩短电池组热系统达到平衡态的响应时间;其次是套筒高度;改变底板厚度对电池组温度场变化影响不明显。该研究为镍氢电池组的结构优化和热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5.
在流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圆柱坐标系下轴对称管道壁面划分的二维有限体积网格,建立了一种计算管壁瞬变传热的有限体积模型,可处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种边界情况,可处理具有包覆层或真空夹层结构的变物性管壁传热.温度场模型是流场建模思想的自然延伸,对二者的组合运用即为所发展的可仿真准一维可压缩流管内瞬变流动的有限体积模型,一方面,在流场仿真的体系内发展了传热计算的部分并最终扩展成为统一的流动/传热仿真体系,另一方面,结合阀芯节流模型,从此模型出发可推导出管路系统常见元件的流场和温度场模型.对某发动机试验台液氧贮箱增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表明,提出的模型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范围和良好的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856.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及各类无线通信装备数量的增加,战场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其要求通信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而智能干扰识别是抗干扰的前提.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各类干扰识别算法存在干扰前期特征提取繁杂、低干噪比(JNR)下识别正确识别率低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引入了并行多路多尺度卷积,通过增加...  相似文献   
857.
为提高宽谱光纤光源温度稳定性,对平均波长温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泵浦功率下输出光的平均波长与输出功率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宽谱光纤光源平均波长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平均波长控制技术.从光源输出取出小部分功率作为反馈信号,通过调整泵浦激光器电流实现了中心波长的精确控制.对研制的样机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控制方案是可行的,在-45~70℃的温度范围内,宽谱光纤光源的平均波长稳定性达到0.3×10-6℃-1.  相似文献   
858.
划船补偿算法一般以典型划船运动为基础,利用最优化理论来进行推导.圆锥补偿算法不仅可利用最优化理论,还可利用Goodman-Robinson理论进行推导.利用对偶原理,将Goodman-Robinson理论下得到的二子样修正圆锥补偿算法推广至划船补偿算法设计中,得到一种改进的二子样划船补偿算法.在典型划船运动条件下,对得到的划船补偿算法进行了数字仿真,并与二子样优化划船补偿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此改进二子样划船补偿算法能提高速度更新精度.  相似文献   
859.
建立准确、实用的月球着陆探测器动力学模型,是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中的首要工作,文中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的推进剂贮箱采用横向对称分散布局的形式,并分析了布局方式对液体推进剂晃动的影响;将贮箱内液体考虑一阶弹簧质量模型,应用虚功率原理建立包含液体推进剂晃动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从动力下降段至最终着陆段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下降段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可为月球软着陆探测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60.
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起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体火箭发动机起动过程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某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进行了起动过程研究。建立了发动机各组件的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适当简化。计算得到了起动过程发动机性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仿真曲线。计算结果与试车数据基本相符,初步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及采用的仿真方法的正确性。还分析了部分干扰因素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