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280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31.
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靠性理论,以B31G为标准,综合考虑了缺陷深度、缺陷长度、管道壁厚、管道直径、屈服强度、操作压力等的随机性,建立了腐蚀管道的可靠性模型,并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了含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用雷菲法(R-F)计算了不同缺陷深度、不同压力以及不同缺陷长度下的可靠度,分析了可靠性指标同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工作压力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缺陷深度与操作压力对腐蚀管道的可靠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可靠性指标的递减速率与缺陷深度成反比,对于长腐蚀缺陷,缺陷长度的变化对可靠性指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32.
未来中国卫星遥感器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国外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重点研究和归纳了中国的气象、海洋、农业、灾害、资源、环境等重大发展问题对空间遥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空间遥感器的发展建议,可为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3.
本文介绍的采用可靠性试验和寿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完成某飞机电子防滑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用ASMAA模型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和寿命评估的做法.在资金、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效的激发了产品故障,进行设计改进,MTBF从28H增长到848H,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4.
非对称因素对舰载机弹射起飞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对称因素会导致舰载机在弹射后出现横航向偏离,并影响其纵向起飞航迹。针对定位偏心、弹射道偏角、甲板横摇等3类扰动因素,开展了这些非对称因素对飞机弹射起飞特性影响规律的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掌握了飞机在甲板滑跑段的偏航运动特性以及离舰上升段的横航向偏离特性。基于弹射起飞后飞机航迹下沉量与滚转角2项安全性要求,通过仿真计算建立了安全甲板风(WOD)包线,结果表明:安全甲板风包线的下边界由最大航迹下沉量约束,左右边界由最大滚转角限制确定,上边界由最大海面风速决定;定位偏心、甲板横摇等非对称因素将显著缩小安全甲板风包线的风速和风向角范围。   相似文献   
435.
介绍了X2012龙门铣床数控化改造的方案及实施过程。首先介绍了设备改造前的状况,说明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本次改造的方案,改造中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给出了改造原理图,改造后的机械结构示意图总结了改造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6.
针对舰载机着舰侧向控制难度较大的问题,借鉴美国海军的“魔毯”(MAGIC CARPET)着舰的先进理念,提出了 1种新的着舰控制方法,即侧向轨迹增量控制。首先,分别从理论上分析了侧向常规控制、侧向轨迹增量控制的控制结构和着舰性能;然后,对 HUD显示符号进行改进;最后,通过实时仿真,比较了这 2种方法的着舰控制效果。结果显示,着舰侧向轨迹增量控制具有 3个优点:1)简易,降低了飞行员的操纵频次和负担;2)直观,着舰侧向操纵更直观,侧向杆量与飞机侧偏修正速率成正比例,而且当横杆回中时飞机能自动跟踪跑道中心线的横向漂移;3)鲁棒,显著提高了对侧风和舰尾流的抑制能力,即使在飞行员不操纵的情况下,飞机也能迅速反应和抑制风干扰。因此,建议在着舰工程中采用侧向轨迹增量控制。  相似文献   
437.
为准确获取热电偶测量动态来流温度的响应时间即时间常数,根据能量守恒,考虑热电偶结点的对流、辐射和导热,推 导了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新公式。时间常数公式中涉及2个参数α和e,其中与表面辐射相关的参数α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 真小球在来流参数变化时的球温动态响应时间拟合获得,而与导热相关的参数e通过CFD仿真S型热电偶在来流参数变化时的热 电偶结点温度动态响应时拟合获得。通过仿真和试验2种方式对时间常数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公式计算和 CFD仿真得到的时间常数误差在20%以内,且仿真结果下的特定工况辐射和导热综合影响,能够使时间常数最低降为仅考虑对流 的33%;采用S型热电偶测量了标准高温燃气,通过对热电偶加载然后撤销电流获得热电偶测温的动态响应曲线和时间常数,试 验与公式获得的时间常数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2%,证实了公式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38.
为了保障2冲程直喷煤油发动机高效、稳定地运行,对其空燃比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机理建模和试验数据建模 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2冲程直喷煤油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包括扫气模型和燃油油量模型。在扫气模型建模过程中,分别对进气 道、曲轴箱、气缸进行了分析;燃油油量模型考虑了气缸温度对燃油蒸发效果的影响,并引入了燃油蒸发系数。对2冲程发动机扫 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扫气效率、扫气比和捕获率等扫气参数。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空燃 比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满足空燃比的控制要求,最大误差为10%左右,该误差产生的原因 为燃油油量模型和扫气模型存在系统误差,但是燃油油量模型的系统误差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39.
4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