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8篇 |
免费 | 1561篇 |
国内免费 | 46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389篇 |
航天技术 | 763篇 |
综合类 | 469篇 |
航天 | 11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7篇 |
2024年 | 130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298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266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94篇 |
2017年 | 278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84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280篇 |
2008年 | 289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742.
根据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任务过程,对美国武器系统效能工业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 ADC 模型加以扩展,使扩展后的效能评估模型能够分析导弹武器系统在任务过程不同时刻所需的不同能力,及遭受敌方硬火力杀伤后状态的改变对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3.
744.
空间飞行器展开与驱动机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空间飞行器展开与驱动机构是空间飞行器机构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对其设计方法和具体工程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本文概述了空间飞行器机构的分类与构成,对展开与驱动机构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在系统任务分析与设计中的力矩(力)裕度、精度分配、机构非线性、阻尼控制、热匹配、空间润滑、可靠性分析与试验七个典型工程问题。对这些问题逐一分析了其性质、作用及其对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展望了我国空间飞行器展开与驱动机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45.
网格划分和网格顶点的运动估计是基于不规则网格的视频压缩技术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网格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的效果,在综合比较现有冗余小波变换域运动估计方法和适用规则网格的EMRMC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不规则网格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算法,即在冗余小波变换域提取特征点和运动潜在区,网格顶点的运动估计采用结合运动潜在区的在时域进行块匹配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方法,而运动补偿则通过三角形仿射变换完成。同时还给出了冗余小波变换域提取运动潜在区的计算模板。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补偿效果方面较前两种方法得到了改进。 相似文献
746.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特征,建立了松耦合、兼容性、隔离性和可解构的可重组设计原则。同时,定义了管理中心(RMC)和资源中心(RRC)的内涵,分析了RMC和RRC的运行机制,从目标、拓扑、实体、数据、方案5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形式化的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了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的实现算法流程。最后,以某反导作战活动为例进行了体系结构可组构设计的案例分析,基于STK平台进行可重组网络的仿真演示,着重展示和验证了可重组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47.
748.
为探究动叶上游不同轮缘密封结构封严出流对1.5级涡轮端区流场及轮缘密封间流动干扰的影响区别,通过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湍流模型对无密封腔室,上游密封结构分别为简单斜向、简单径向,下游密封腔室为简单轴向的1.5级涡轮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轮缘密封间干扰使带径向密封结构模型的下游轮缘腔室内封严效率偏低,并增强了固有的非定常不稳定特性。上游密封结构变化对动叶和第2级静叶流动的影响差异分别位于35%、65%叶高范围内;径向密封结构增加了上游静叶的堵塞效应、动叶入口气流的欠偏转程度、叶根吸力面负荷与14%叶高以上的轮毂通道涡强度,并在第2级静叶入口处产生更多低频压力波动,使其尾缘脱落涡尺度增大但13%叶高以上的轮毂通道涡强度较弱。与无密封腔室相比,通入封严气体总量为主流流量的0.8%时,带斜向密封结构的1.5级涡轮气动效率降低了0.94%,且带径向密封结构的1.5级涡轮气动损失额外增加了0.17%。 相似文献
749.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