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148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吸气式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燃油调节器的动态特性对调节器自身的性能优化和控制系统设计均至关重要。基于燃油调节器的工作原理,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燃油调节器的非线性模型,对其进行小偏差线性化得到其状态空间模型,计算获得其传递函数,并详细分析了燃油调节器的动态特性影响因素,为燃油调节器性能优化提供参考。通过模型降价简化传递函数模型获得其一阶模型,分析表明一阶模型和原模型的频域特性符合的很好,低阶模型能够表示燃油调节器的动态特性,为燃油控制系统设计和控制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采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TR-PIV)测量了旋转带肋通道内的主流平均速度、雷诺切应力、再附点等参数,并研究其沿程变化规律,通道高宽比为1,肋的阻塞比为01,雷诺数为10 000,旋转数从0变化到052,实验结果表明:静止时流动呈对称分布,但旋转后产生的哥氏力会极大地影响通道内的湍流流动,随着转速的增加,主流速度型偏向后缘面,前缘面涡系结构不断增大,再附点不断后移,而后缘面正好相反,并且这种趋势会沿程发展;前缘面附近的雷诺切应力变得越来越弱,而后缘面则越来越强,沿程雷诺切应力极值基本不变,但下游区域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43.
横向气流中非牛顿液体射流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呈祥  尤延铖 《航空学报》2016,37(9):2659-2668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量比为6的非牛顿液体射流在横向气流中的破碎特征,重点分析了表面波发展、弯曲特性和展向扩散等射流结构及其非牛顿特征。在非牛顿液体射流的近喷嘴位置,其表面迹线随时间摆动,并有逆横向气流方向运动的趋势。射流的展向扩散仅在喷入初期较为明显,此后基本维持在接近35°的扩散半角。射流的一次破碎,尤其是液丝与液滴、甚而卫星液滴的生成过程都被精细地捕捉和描述。在近喷嘴的射流柱附近,横向气流流动具有一定的圆柱扰流相似性,在其他区域则表现为极其复杂的紊流特征。射流的非牛顿特性主要体现在黏性系数,不同位置的液体黏性系数相差超过20%。相较牛顿液体射流,剪切稀化的非牛顿射流具有更易破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4.
张国才  谢小荣  刘永钊  冯炎青  游泳 《航空学报》2021,42(2):424678-424678
仿形涡流检测技术因其耦合性好可有效抑制检测过程晃动而特别适合对大曲率叶片前缘快速检测。针对涡轮叶片前缘仿形涡流检测建立前缘及仿形线圈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叶片前缘凹坑、长裂纹、边沿凹坑3种典型缺陷在内外两种激励、不同内径线圈、不同频率等模式下的检测信号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大曲率前缘实施仿形涡流检测,检测区域可有效覆盖整个前缘区域,检测频率越高,检测灵敏度越高。双线圈检测模式下,外激励内接收比内激励外接收灵敏高,当内检测线圈尺寸大于缺陷的尺度时,内接收线圈内径越小,其相对灵敏度越高。结合仿真结论,制作前缘缺陷试块,采用锁相放大及图形化编程技术,设计前缘仿形涡流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仿形线圈可有效检出前缘典型缺陷,检测幅值相位输出结果与仿真结论相似。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大曲率叶片前缘的工程实践检测。  相似文献   
45.
内乘波式进气道与典型侧压式进气道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流线追踪技术,基于一种有利于均匀性的基本流场,按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生成了一个来流马赫数6.0且进出口形状均为矩形的内乘波式进气道。其设计马赫数、迎风面形状等因素均参照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选取,以便与之对比。CFD计算结果给出了设计状态下该内乘波式进气道与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动能效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发现该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各项性能参数均略优于侧压式进气道。在非设计马赫数、攻角、侧滑等非设计状态下类似的性能对比研究表明,该内乘波式进气道不仅在设计状态下可捕获98%的来流,而且在各非设计状态下也可捕获91%以上的来流,流量捕获性能优势明显。以上结果证实:实现三维压缩与激波贴口的内乘波式进气道是一种高性能的定几何进气道方案。  相似文献   
46.
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N-S时均化方程为控制方程,引入变比热容的热完全气体模型,采用k-ω SST湍流模型及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过程进行了二维准定常数值仿真研究.结果发现,当内收缩比较大时,分离激波即使打入唇口,大规模流动分离仍存在,须继续增加来流马赫数(M∞),才能使进气道完全起动,即进气道可能存在没有溢流的不起动...  相似文献   
47.
攻角变化对超音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维非定常可压缩流的N-S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攻角变化引起的超音速进气道再起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攻角变化对超音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音速进气道不起动时,可通过合理改变攻角实现进气道的再起动工作;超音速进气道的再起动攻角随攻角变化速率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加;攻角变化速率较...  相似文献   
48.
目前较多城市开始发展地下空间修建城市地铁,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表沉陷事故累见不鲜,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事故树分析法对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中发生的地表沉陷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发生地表沉陷的基本事件,运用结构重要度排序找出发生地表沉陷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措施,为控制地表沉陷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为施工单位防止发生地表沉陷事故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后封头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NSYS软件对固体发动机壳体后封头进行了外压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在可承受相同内压条件下金属壳体后封头比复合材料壳体后封头有更高的承受外压能力;壳体后接头、喷管固定体对后封头承外压能力有加强作用;壳体后开口直径越大,临界屈曲载荷越大。  相似文献   
50.
关于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路和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期)会对外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房地产项目建成后(营运期),居住小区对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可能产生影响,外部污染也可能影响小区环境。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环评工作经历,就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评从法律依据及项目分类管理、选址分析、标准选取、评价要点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