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7篇
  免费   2048篇
  国内免费   1150篇
航空   5833篇
航天技术   1395篇
综合类   734篇
航天   217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空战机动动作库设计方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具体阐述了两类常见空战动作库的设计 :典型战术动作库和基本操作动作库 ,详细分析了这两类空战机动动作库的不足 ,最后提出了改进动作库设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2.
颜丽 《上海航天》1995,(3):53-57
从防空导弹地面电源--热电池的热设计和工艺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电池工作寿命的因素,提出延长电池工作寿命的三条途径:合理控制热电池的内部热量;提高加热片的均匀性;合理选择外保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某型射击军械系统的射瞄计算机原采用模拟机电式技术实现,存在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差等缺点,因此,使用数字式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原系统的火控原理及火控构型的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射击瞄准计算机的对外接口关系.重点介绍了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的采样解算时间的确定、计算方法的选取及接口设计等内容.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已通过了系统验证并得到了使用,克服了原有系统所存在的固有缺点.文中的设计思想与所用的工程方法对类似武器系统的升级改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4.
Yan  Yihua  Huang  Guangli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111-118
The Bastille-day event in 2000 produced energetic 3B/X5.6 flare with a halo CME, which had great geo-effects consequently. This event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follows the two-ribbon flare model. The flare/CME event was triggered by an erupting filament and TRACE observations showed formation of giant arcade structures during the flare process. Hard X-ray (HXR) two ribbon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flare event (Masuda et al., 2001). The reconstruction of 3-D coronal magnetic fields revealed a magnetic flux rope structure,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extrapolation of observed photospheric vector magnetogram data and the flux rope structure was co-spatial with portion of the filament and a UV bright lane (Yan et al., 2001a, 2001b). Here we review some recent work related to the flux rope structure and the HXR two ribbons by comparing their locations and the flux temporal profiles during the flare proces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energy release and particle accelerat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ope instability may have triggered the flare event, and reconnection may occur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drifting pulsation structure in the decimetric frequency range is considered to manifest the rope ejection, or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coronal mass ejection. The HXR two ribbons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flux rope and the rope foot points coincide with HXR source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from IPS observations occurred within about 100 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stimate for the flux rope syst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5.
一、高度的测量及相关名词含义在空间中,要测量飞机的高度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测量基准面,二是从该基准面到飞机的垂直距离。在飞行中,通常采用某个等气压面作为测量基准面,飞机通过机载的气压式高度表测得的气压差来测量垂直距离。不同的等气压面和对应的垂直距离都有特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26.
基于损伤力学的概率疲劳曲线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损伤力学方法获得满足疲劳试验的损伤演化方程,推导出一般条件下的理论疲劳曲线以及相对应的理论中值疲劳曲线与理论理想疲劳曲线;然后根据试验数据即可确定理论疲劳曲线中的参量,从而获取疲劳曲线计算公式。通过此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得到一组以初始损伤为参数的疲劳曲线族,继而得到以失效概率为参数的疲劳曲线族,大大降低了所需试验的数量,并为结构抗疲劳设计和寿命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国外风洞试验的新机制、新概念、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地面试验设备,是保证一个国家航空航天处于领先地位的基础研究设施。面对新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世界发达国家加强了新概念风洞研制,改革风洞运行机制,一些新技术也在大型生产性风洞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8.
以50W变换器为例,分别从磁性元件的大小,功率管上的电应力、磁恢复问题,输出纹波及输出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比较了组合式变换器与单端式变换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具体数据,提出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磁性元件小,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纹波小及可靠性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介绍了不同后掠角三角翼在进行俯仰振荡时的动态压力特性,说明这种动态压力特性同三角翼的法向力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试验研究揭示了流态、压力和气动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试验研究显示三角翼上翼面压力的动态变化曲线呈现出双峰形态;不同后掠角三角翼在动态试验过程中压力、法向力都具有相似特性。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两态滞环电流控制型双Buck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内环进行建模和分析。从理论上分析得到电流内环可以把LC二阶系统降阶为一阶系统,并将电流内环近似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其时间常数主要取决于系统滤波电感的大小,并提出了一种滞环电流控制型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解耦设计方法,对宽变频输出时的输出滤波器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相组合式实验研究,通过数字控制技术实现逆变器系统具有360~800 H z宽变频输出。最后通过三相6 kVA原理样机,验证了本逆变器系统在全频率范围得到良好的输出电压波形和较高的效率,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