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航空   1119篇
航天技术   704篇
综合类   151篇
航天   41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6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The Cosmic Ray Energetics And Mass (CREAM) instrument is configured with a suite of particle detectors to measure TeV cosmic-ray elemental spectra from protons to iron nuclei over a wide energy range. The goal is to extend direct measurements of cosmic-ray composition to the highest energies practical, and thereby have enough overlap with ground based indirect measurements to answer questions on cosmic-ray origin, acceleration and propagation. The balloon-borne CREAM was flown successfully for about 161 days in six flights over Antarctica to measure elemental spectra of Z = 1–26 nuclei over the energy range 1010 to >1014 eV. Transforming the balloon instrument into ISS-CREAM involves identification and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that would be at risk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assessing safety and mission assurance concern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cludes rigorous testing of components to reduce risks and increase survivability on the launch vehicle and operations on the ISS without negatively impacting the heritage of the successful CREAM design. The project status, including results from the ongoing analysis of existing data and, particularly, plans to increase the exposure factor by another order of magnitude utilizing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中继协作系统的整体性能,设计了基于QC-LDPC(Quasi-Cycle 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联合分层译码的混合转发协作系统,给出了用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编码的QC-LDPC系统码的构造方法,并提出了适用于该协作系统的联合分层译码新算法.根据传统译码转发和编码协作的特点,采用了中继混合转发协作策略,无论中继是否译码成功,中继节点都发送一定形式的冗余信息给目的节点,从而提高协作系统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转发协作系统可以充分发挥中继的分集和编码优势;与非协作系统相比,可以显著提高中继协作系统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03.
机翼热气防冰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热流体系统仿真分析平台Flowmaster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联合仿真,对机翼热气防冰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性能分析.设计参数包括防冰系统笛形管热气喷口孔径、孔数及孔间距等参数.基于Flowmaster对所设计的供气管路进行供气流量分配计算.基于Fluent模拟防冰腔内流动与换热,计算了防冰腔的热效率.根据防冰热载荷及热效率结果预测每段缝翼防冰所需热气流量,引入参数供气余度来分析防冰系统热性能.所提出的热气防冰系统设计方法可为热气防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跟踪时变参考姿态情况下的编队飞行卫星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饱和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器。在控制器中引入了一个双曲正切函数向量,保证了连续控制输入的有界性。采用Barbalat引理对姿态跟踪情况下闭环协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系统渐近稳定的结论。通过对各种条件下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确立了编队卫星信息流图的拓扑结构和控制器增益等因素与暂态过程中相对姿态保持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平板叶片斜撞击瞬态响应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平板叶片在不同鸟撞击角度下的非线性瞬态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板叶片在不同撞击角度下的弯曲变形、到达最大变形的时间及残余变形随着撞击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平板叶片的扭转变形随着撞击角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撞击角度在小于30°及90°附近对平板叶片的扭转变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质量的关系。透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确立人力资源的重点、结构与相互关系,促进服务质量。研究选择了零售服务为试点,给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清晰的指引,发挥人力资源本身的素质。研究结果把希士杰等质量大师在美国哈佛商报中提出的“服务利润连接(Serviceprofitchain)”具体化,使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企业内运用。  相似文献   
107.
能容纳五万多观众的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在观众席上建有能遮挡风雨的挑蓬,挑蓬之大达座席覆盖率90%以上,总面积21000m2。挑蓬被支撑在外环梁和由斜拉索吊拉的内环梁上。大跨度梁结构受力问题,是建筑结构业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杭州地区的地理位置处于我国的台风区,更显出风荷载影响的严重性。因此需对体育场置于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风荷载模拟实验,以取得合理的挑蓬体型系数,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供重要依据。最终可以节省建筑物的造价。  相似文献   
108.
求解广义特征值反问题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一类广义特征值反问题的数值解法,这类问题包括加法、乘法和经典特征值反问题作为其特殊情况。基于行列式和最小奇异值的计算,文中给出了求解这类问题的两个二次收敛的数值方法,描述了在出现重特征值的情况下如何改进其中的一个方法以保持二次收敛性,并且给出了两个数值例子以解释收敛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振动台系统进行准静态环境模拟的试验方法,即正弦-脉冲(Sine-Burst)试验方法.正弦-脉冲试验是将准静态载荷施加到试件上,来验证试件的强度和飞行设计的合理性.文章介绍了正弦脉冲试验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及实施步骤,并给出了一个模拟试验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0.
对各种转台的角度定位误差进行检测时,光学自准直仪和多面棱体配合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检测过程中尤其是在距离较大或需要五棱镜改变光路时,自准直仪的对准工作需要测试人员花费很多的时间完成,效率极为低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实现自准直仪对准的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对准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