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358篇
航空   1593篇
航天技术   445篇
综合类   221篇
航天   6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1.
The Search Coil Magnetometer for THEM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MI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 a tri-axial Search Coil Magnetometer (SCM)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of waves associated with substorm breakup and expansion. The three search coil antennas cover the same frequency bandwidth, from 0.1 Hz to 4 kHz, in the ULF/ELF frequency range. They extend, with appropriate Noise Equivalent Magnetic Induction (NEMI) and sufficient overlap,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fluxgate magnetometers. The NEMI of the searchcoil antennas and associated pre-amplifiers is smaller than 0.76 pT $/\sqrt{\mathrm{Hz}}$ at 10 Hz. The analog signals produced by the searchcoils and associated preamplifiers are digitized and processed inside the Digital Field Box (DFB) and the Instrument Data Processing Unit (IDPU), together with data from the Electric Field Instrument (EFI). Searchcoil telemetry includes waveform transmission, FFT processed data, and data from a filter bank. The frequency range covered depends on the available telemetry. The searchcoils and their three axis structures have been precisely calibrated in a calibration facility, and the calibration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is checked on board, usually once per orbit. The tri-axial searchcoils implemented on the five THEMIS spacecraft are working nominally.  相似文献   
812.
针对磨粒识别问题,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集成神经网络磨粒融合诊断方法.首先对特征参数进行优化分组,然后对每一组建立对应的分类子神经网络,分别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得到初步的诊断结果,经过归一化后作为2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最后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最终识别结果.算例分析表明,基于D-S证据法和集成神经网络的磨粒融合识别方法比单个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13.
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戴萍  林枫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3):519-525
对具有双排气膜孔的涡轮叶片前缘进行了气膜冷却数值模拟,在吹风比M为0.5,1.0的情况下得到了相邻两排孔的流场和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吹风比下,两排孔的冷气射流运动非常复杂,冷却效率沿流向的分布都是非线性的;在M为1.0时,25°的小角度喷射气膜冷却效果较好.②利用两层k-ε湍流模型比传统的k-ε湍流模型数值预测的精确度高,可较好地模拟叶片前缘的气膜冷却特性.   相似文献   
814.
采用刷涂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Mo-Si抗氧化涂层,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氧化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存在微裂纹等缺陷,物相组成为MoSi2、SiO2、SiC和Si.1 400℃氧化时,微裂纹等缺陷迅速愈合.单层Mo-Si涂层试样经5 h氧化后,失重率高速5.90%,贯穿裂纹是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三层Mo-Si涂层试样经140h氧化后,失重率仅为1.37%,失重速率为3.80×10-5g/(cm2·h).在1 400℃(←→)100℃的热震过程中,涂层保持完整,热震50次的失重率为0.34%.经25次和50次热震后,涂层试样的弯曲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0.30%和74.56%.三层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这与涂层的制备工艺和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15.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设计出某大型复合材料空间刚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方案.有限元分析可知,结构的屈曲为结构设计的主要制约因素.使用MSC.Nastran的优化功能,以屈曲响应作为约束条件,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得到了一组优化结果,经过圆整处理,得到新的设计方案.经过校核可知,该方案可以满足结构强度、稳定性等要求,且结构重量得到减轻.  相似文献   
816.
对带浮升力垫片的指式封严的泄漏特性和浮升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将封严片组处理为多孔介质,将浮升力垫片与转子跑道之间的间隙固定于某一数值,暂没考虑流动和固体变形的耦合过程。结果表明:封严间隙是影响泄漏的首要因素;增加高压封严片层数对泄漏量有一定影响;单纯的转子线速度变化对泄漏量几乎无影响;封严间隙一定时,压差越大,浮升力垫片所受浮升力越大;压差一定时,封严间隙越小,浮升力垫片所受浮升力越大;浮升力垫片所受浮升力随转子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17.
滑动蒙皮变后掠无人机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飞机变形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及其机理,基于滑动蒙皮变后掠无人机这一可变形飞行器大尺度全局变形研究平台,通过风洞实验对其进行了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变后掠过程中非定常气动特性曲线在相应的准定常曲线周围形成滞回环;无人机变后掠速率越快,滞回效应越显著;无人机以约7.5°/s的速率变后掠,会使非定常气动特性数值偏离相应的准定常数值5%以上;变后掠无人机非定常气动特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流场结构迟滞和机翼附加速度。  相似文献   
818.
分析了高空台加温试验时管网内部流动的动态换热特性,建立了管内气体和管壁的联合换热方程,在与试验数据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模型的修正方法,对试验中管网出口温升过程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较好效果。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局部热损失在管网散热过程中的比重较大,为缩短试验准备时间,应对混和器出口温度进行分段控制。  相似文献   
819.
基于小波分析的发动机惯性起动失速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惯性起动失败,利用小波Mallat算法对采集到的风扇和压气机脉动压力信号进行快速高频滤波,通过对滤除高频噪声的信号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准确检测出发动机起动失败时的失速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进行失速故障检测简单、直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0.
复合化学热处理13Cr4M04Ni4VA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Cr4Mo4Ni4VA钢进行了真空渗碳、复合硬化及离子渗硫处理,制备了不同梯度结构的表面层.对不同工艺试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相应表面层的组织及磨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探索了不同工艺试件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硬化13Cr4Mo4Ni4VA钢表面超硬(>70HRC),组织优异,结构梯度分布,抗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