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430篇
航空   1200篇
航天技术   398篇
综合类   252篇
航天   5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71.
二维C/C复合材料高温力学、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二维C/C(2D -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层剪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所制得的 2D -C/C复合材料的层剪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弯曲强度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0 0 0℃的层剪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达到 1 4 .8MPa和 2 2 7.4MPa ,较室温分别提高了9.6 %和 6 0 %。弯曲模量在 1 0 0 0℃时增加到 39.4GPa ,在 2 0 0 0℃则下降 ,低于室温数值。 2D -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在z向和x -y向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未石墨化 2D -C/C复合材料 2 0 0℃的z向热导率是 4 .4 1W / (m·K)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而石墨化 2D -C/C复合材料 2 0 0℃的z向、x -y向热导率分别是 1 8.0 2W / (m·K)和 73.2 9W / (m·K) ,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2D -C/C复合材料在z向的线膨胀系数较大 ,80 0℃以内在 8× 1 0 - 6 /K~ 1 0× 1 0 - 6 /K之间 ;而在x -y向线膨胀系数在 80 0℃以内都很小 ,基本上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672.
CAD/CAE在飞机改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某试验机承力密封框结构件的研制 ,开展先进CAD/CAE系统在飞机改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其中包括 :简要介绍应用先进的CAD/CAE系统 ,进行承力密封框的三维数字化建模 ,包括建立三维结构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 ;根据承力密封框的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 ,确定对其进行刚度和强度分析时所需的各种主要参数 ;应用CAE系统计算承力密封框的刚度和强度 ,分析计算结果。最后 ,总结了先进CAD/CAE系统在飞机改型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73.
介绍一种采用前向神经网络辨识发动机非线性模型的快速学习方法,与现有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采用矩阵的QR分解求解线性方程组,解决了维数过高的矩阵直接求逆带来的解失真问题,并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非线性模型辨识。算例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4.
Guo  Jian-shan  Shang  She-ping  Shi  Jiankui  Zhang  Manlian  Luo  Xigui  Zheng  Hong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229-250
Observation, spec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ionospheric weather are the key scientific pursuits of space physicists, which largely based on an optimal assimilation system. The optimal assimilation system, or commonly calle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dynamic process, observation system and optimal estimation procedure. We attempt to give a complete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under which the data assimilation procedure carries through. We discuss some crucial issues of data assimilation as follows: modeling a dynamic system for ionospheric weather; state estimation for static or steady system in sense of optimization and likelihood; state and its uncertainty estimation for dynamic process. Meanwhile we also discuss briefly the observability of an observation system; system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ome data assimilation procedures existed at present are review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a second order dynamic system is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to illustrate the specific optimal assimilation procedure, ranging from modeling the system, state and its uncertainty calculation, to the quantitatively integration of dynamic law, measurement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stimation error.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ptimal assimilation model, with mathematical core of optimal estimation, differs from the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semi-empirical models in assimilating measured data, being constrained by physical law and being optimized respectively. The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 due to its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feature, could obtain better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ose obtained by dynamic process, measurement or their statistical analysis alone. The model based on optimal assimilation meets well with the criterion of the model or algorithm assessment by ‘space weather metrics’. More attention for optimal assimilation procedure creation should be paid to transition matrix finding, which is usually not easy for practical space weather system.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studies should be promoted further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large storage and extensive computation in the optimal estimation. The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is appropriate for the static or steady state or transition process of dynamic system. Many phenomena in space environment are unstable and chaos. So space environment study should include and integrate these two branches of learn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75.
在已有的(t,n)门限数字签名方案及证实数字签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双重门限证实数字签名方案(t1,n1;t2,n2)。新方案首次在签名证实阶段引入了门限方案,由一群符合一定条件的t2个人组成证实者(confirm er)。因为是由不同的各方参与进来,方案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可信任性,从而使得该方案适用于某些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676.
基于用局部线化代替非线性概念.探索了利用大迎角飞行试验数据辨识飞机空气动力参数问题。在准定常假设条件下,提出了迎角分割算法和时间分割算法,针对歼教七飞机的失速飞行试验数据,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最大似然法验证了上述大迎角参数辨识的思想,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迎角参数辨识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7.
用Ti/Cu/Ni中间层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Si3N4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Cu/Ni中间层对Si3N4陶瓷进行二次PTLP连接,研究Ti箔厚度、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Ti/C/Ni连接强度和界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i箔厚度对连接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对反应层厚度的影响体现的;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改变二次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Ti/Cu/Ni二次PTLP连接界面反应层厚度无明显影响,其对室温强度的影响是由于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所导致的;Si3N4/Ti/Cu/Ni二次PTLP连接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反应层/Cu-Ni固溶体层(少量的Cu-Ni-Ti)/Ni.  相似文献   
678.
用于电控旋翼气弹分析的带襟翼翼型气动力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满足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需要,给出了带襟翼翼型的综合时域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该模型可以计及襟翼移轴补偿的影响.之后通过与静态、动态风洞吹风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在翼型未发生失速前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气动力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79.
基于数据采集与变频调速技术,利用VB高级语言开发了焊接冷裂纹和再热裂纹插销试验计算机控制与分析系统.利用数据采集技术记录插销所经历的热循环和载荷历程.系统集成了部分钢材插销冷裂纹和再热裂纹试验的研究结果,形成共享数据库供用户查询.  相似文献   
680.
铰接式旋翼舰面瞬态气弹响应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舰面铰接式旋翼桨叶桨尖与机体相碰的原因及参数影响,本文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用有限转角模拟桨叶绕铰刚性运动和非线性准定常气动模型处理气动力。通过与国外计算及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本文建模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参数分析表明:1)挥舞限动块脱开前,桨叶弹性变形提供的桨尖挥舞位移占主要部分,脱开后,桨叶刚性运动提供的桨尖挥舞位移占主要部分;2)舰面流场采用梯形流时,计算的桨尖挥舞位移最大;3)挥舞限动角大小及离心式限动块释放时间对桨尖最大挥舞位移影响不明显;4)直接增加桨叶挥舞刚度可显著地减小桨尖向下最大挥舞位移;5)随总距增加,桨尖挥舞挠度减小不明显,这是通过增加总距来减小桨叶挥舞位移不可行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