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471篇
航空   1529篇
航天技术   602篇
综合类   573篇
航天   6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有轴向通流的双旋转轴间流动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长度模型,用共轭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具有轴向通流且内轴加热情况下的双旋转轴间的换热,得到了内轴、双轴间隙内的温度场,内轴外壁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内轴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情况,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修正的混合长度模型对具有轴向通流的双旋转轴间换热情况的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2.
徐俊  陈雪军  赵乾宏  李康 《遥测遥控》2012,(4):61-63,68
航天测控通信IP网中部分业务以组播方式传输,由于IP组播标准协议缺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机制,带来了用户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航天测控通信IP网络环境选择相应的组播协议,并对组播源、组播接收者、任意源组播RP、组播流四个方面配置相应的策略,实现了组播业务的可控传输。  相似文献   
983.
模块化可展开天线具有拓展性强、灵活性高、适应性好等特点,是满足未来可展开天线大口径发展趋势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形式。为研究由六棱柱模块组成的可展开天线支撑机构多模块联动展开运动特性,提出一种多模块联动展开运动学建模方法。根据可展开天线的结构组成及展开原理,建立了可展开天线机构关键点的空间几何模型,基于机器人学中的D-H法和坐标变换等理论,分别建立了基本单元、单模块和多模块的运动学模型,最后采用MATLAB数值仿真软件,对运动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运动学模型可以对多层模块的可展开天线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各模块实现了协调联动、同步展开,同时该模型为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动力源配置及优化等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84.
为评估安装于某型飞机的某涡桨发动机吹风流场,针对其装机状态,采用UG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及流域计算模型,采用ICEM软件对流域进行网格划分,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吹风流场稳态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选择S-A模型,转动域及静止域采用动参考系模型进行参数传递。为验证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对发动机吹风流场的关键点风速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无量纲速度差基本在0.15内,单发在4.32 m高处无量纲速度差0.17,双发在6 m高处无量纲速度差0.3,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5.
An advanced airload and nois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dynamics(CFD/CSD)coupling for helicopter rotor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In the present method,Navier-Stokes equation is applied as the governing equation,and a moving overset grid system is generated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blade motions in rotation,flapping and pitching.The blade structural analysis is based on 14-DOF Euler beam model,and the finite element discretization is conducted on Hamilton′s variational principle and moderate deflection theory.Aerodynamic noise is calculated by Farassat 1 Aformula derived from FW-H equation.Using the developed method,numerical example of UH-60 Ais performed for aeroelastic loads calculation in a low-speed forward flight,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both those from isolated CFD method and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Then,rotor noise is emphatically calculated by CFD/CSD coupling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isolated CF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erodynamic loads calculated from CFD/CSD method are more satisfactory than those from isolated CFD method,and the exclusion of blad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rotor noise calculation may cause inaccurate results in low-speed forward flight state.  相似文献   
986.
对高层体系结构(HLA)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庚保 《航天控制》2000,18(2):59-63
高层体系结构(HLA)着眼于仿真应用之间互操作和仿真应用的重用,从而大大改善综合仿真环境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并且促进分布交互式仿真(DIS)的发展。但是,HLA并非尽善尽美,有待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87.
随时间变化的应变疲劳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应变载荷和应变强度的随机波动性和可靠性的时间变化性,建立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应变疲劳干涉模型,算例演示了2种情况下(Manson-Coffin公式和3参数暴函数公式广P-ε-N曲线)动态应变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88.
航空铆钉连接件的抗冲击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存显  高豪迈  龚煦  索涛  李玉龙  汤忠斌  薛璞  侯亮  林家坚 《航空学报》2019,40(1):522484-522484
以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装置为基础,设计了特殊的铆接试验件,对MS20615铆钉的铆接结构开展了动态加载下不同加载角度、不同加载速率的力学性能试验。结合其准静态试验结果,获得了铆接结构在纯剪切、30°拉剪耦合、45°拉剪耦合、60°拉剪耦合和纯拉伸试验下的力学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角度、加载速率对铆接结构的失效载荷与失效模式有显著的影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铆接结构的简化模型,对比了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的铆接结构载荷-位移曲线,并对简化数值模型进行了网格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简化的铆钉单元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9.
弹载雷达干扰机的天线要求体积小、宽频带、高增益,且耐受功率大,对天线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一种弹载大功率雷达干扰天线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天线组成原理、馈电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电磁场仿真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采用小型化、一体化的综合设计以适应弹载平台需要,并通过大功率辐射试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0.
为分析涡轮外环具体结构对温度的影响,在确定的流动与边界条件下,以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一定简化,应用3维数值模拟手段计算和分析了不同冲击距离对外环温度最大值及分布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外环温度水平和分布均匀程度的约束下给出了冲击距离的最优值为冲击孔距离的6.5倍。具有较为实用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