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9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634篇
航空   2241篇
航天技术   869篇
综合类   724篇
航天   9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白长青  许庆余  李跃明 《航空学报》2009,30(10):1901-1905
 研究叶尖气隙和滚动轴承共同作用下轴流压缩机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及稳定性。采用有限元法和非线性滚动轴承模型,建立压缩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转子旋转时非均匀分布叶尖气隙引起的气动失稳力(即Alford力)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和计算模型求得。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叶尖气隙和滚动轴承分别激起系统的反进动和正进动共振频率,其共同作用造成压缩机转子系统的失稳,很好地解释了已有实验中出现的失稳现象。表明滚动轴承反力和Alford力的共同作用对压缩机转子系统的动力性能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2.
考虑弯扭变形的叶片模型配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定华  程云勇  卜昆  张顺利 《航空学报》2009,30(12):2449-2455
叶片测量数据与其CAD模型的配准定位是叶片几何形状分析的关键步骤。针对涡轮叶片的弯扭变形对叶片模型配准定位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弯扭变形的叶片模型配准方法,以提高叶片模型配准的可靠性与鲁棒性。在迭代最近点算法的目标函数中引入预变换函数,建立考虑弯扭变形的叶片模型配准目标函数。对叶片模型做切片化处理,进行弯扭变形分析生成叶片弯扭变形曲线,使用叶片弯扭变形曲线指导叶片测量数据配准。使用仿真生成带弯扭变形的叶片数据与通过坐标测量机获取的叶片实测数据对配准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讨论方法能提高模型配准的可靠性,避免弯扭变形可能导致的叶片模型配准失败。  相似文献   
163.
由于直升机的速度较低,一般最大速度不超过350km/h,机身的气动外形对飞行性能的影响相对固定翼飞机来说较弱。因此,有人说直升机气动特性主要是旋翼气动特性。就直升机本体技术而言,传动系统和旋翼系统是直升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反映了直升机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4.
本文利用基于铣削加工动力学原理的参数测试分析和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研究了7075铝合金高速切削加工工艺的参数优化方法和实现过程,提出了信息采集、数据计算、参数验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试验表明,在稳定切削状态下,合理地选择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的金属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5.
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轨迹的偏转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一个主流径向压力梯度与冷气所受惯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Φ来评价气膜的偏转规律,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这一理论,得出了此无量纲数与气膜偏转角度的关系。实验利用热色液晶测温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并采用无线旋转拍照系统对旋转坐标系中的图像信号加以采集。实验结果表明气膜沿径向偏转角度随Φ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6.
MHD加速器模式磁控进气道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对磁控进气道进行了研究。采用二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模型对加速器模式的磁控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分析了电磁作用使空气流率增加的原因,选取了一组优化的设计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磁流体关键参数与进气道主要性能参数的匹配原则。分析表明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电磁作用的位置对进气道性能有重要影响;唇口附近及上方的电磁作用对增加空气流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磁流体加速器可以显著增加进气道的空气捕获率和压缩比,但由于不可逆效应总压恢复系数会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当飞行马赫数小于设计马赫数时加速器模式的磁控进气道可以提高进气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7.
根据航空发动机振源信号的相互独立性,阐述了利用盲分离技术对航空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分离的原理和实现.利用Fast ICA算法对某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转子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了盲分离实践.  相似文献   
168.
研究了TC4钛合金板激光焊缝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组织演变,以及激光焊接板的横向超塑性变形特征.引进等轴化系数表征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焊缝组织等轴化进程,并对激光焊接/超塑成型技术基础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69.
李新民  张旭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2):120-122,129
为满足MBI模块小型化、轻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设计一块采用TI公司小型DSP处理器SM320F2812作为处理器、DDC公司小型化BU61865芯片作为协议芯片,采用FP—GA实现主要逻辑的双路、双余度、双通道MBI。该MBI能极大地减小总线负载,提高总线传输效率.Mini—ACE使得MBI具有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控器、组合远程终端和选择消息监控等功能。通过在系统单位的综合与联试,该MBI模块能够满足系统的快速、灵活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0.
某型飞机铝合金LY11螺旋桨腐蚀损伤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疲劳试验机及电磁激振试验台上,对不同腐蚀情况的某型飞机螺旋桨桨叶模拟试件进行试验,分别得到了腐蚀损伤面积比随低周循环数N的变化规律,振动频率随损伤深度比、损伤长度比及损伤面积比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载荷、温度相同条件下,材料性能、喷丸强化措施和使用环境是影响螺旋桨腐蚀损伤的重要因素;腐蚀损伤的面积比、腐蚀深度比对螺旋桨桨叶振动频率影响较大并获得最大深度比为0.14,模拟试件损伤深度最大允许值为0.7 mm,损伤面积比为0.015,损伤面积最大允许值为3.006 m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