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99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无铰旋翼直升机在侧风下的稳定性和操纵件。旋翼动力学模型采取挥舞-变距(包括操纵系统的弹性变形)-扭转耦合的模型,桨盘诱速模型采用广义涡流理论所导出的诱速分布。推出的表达式除适用于研究侧风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剖面质心、气动力中心,弹性轴位置、操纵系统刚度和桨叶剖面扭转刚度对直升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 本文以某典型直升机为例,详细考虑了诱速分布、挥扭耦合和侧风对直升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计算结果和试飞数据有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了直升机对风切变的动态响应。文中采用两种不同的风切变模型,按规范要求,利用对数模型分析了直升机对风切变的动态响应,利用线性模型分析计算了风切变参数对直升机动稳定性特征根的影响。所用的桨叶具有水平铰外伸量,桨叶根部有弹性约束,且仅考虑桨叶的刚性挥舞运动。诱导速度在桨盘处的分布则采用王氏固定涡系涡流理论所导出的诱导速度非均布公式。本文对直升机动力学方程不作线化处理。 本文推导计及风切变速度的旋翼力和力矩、旋翼挥舞运动方程和直升机动力学方程,最后以某型直升机为算例,用较好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平衡数据和稳定性特征根以及对风切变的响应,并分析了风切变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在轨自检应用于星载电子设备上电初始化过程中,能够在电子设备开始工作前发现存储器的故障单元,为评估电子设备健康状态提供依据。分析了SRAM的结构和常见的故障原理,针对在轨应用这一特殊背景开展研究,提出了对典型测试算法的改进方案。在完成对改进方案的分析和评价后,以8 K×8 bit存储器为例开展算法的实现,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与典型测试算法相比,所提改进方案具有资源开销少、故障覆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电喷推进是一种具有高比冲、高效率、快启动、高集成度的微小功率电推进技术,非常适合于微纳卫星轨道转移、位置保持任务和引力波探测器等较大型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无拖曳控制等任务。电喷推进技术概念形成于1960年。国外电喷推进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微制造、新材料、离子液体、高性能电源等技术大幅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达到空间应用水平。美国、瑞士、英国研究电喷推进较深入,其中又以美国投入最大、创新最显著、成果最丰富。美国MIT大学提提出并开展了有利于实现高比冲和批产化的iEPS系列电喷推力器芯片研究,近年来主要在开展推力密度和可靠性提升的研究工作。Busek公司主要发展大推力和宽调节电喷推进。密苏里科技大学提出并开展了基于一种含能液体推进剂的、具有化学推进模式和电喷推进模式的化电双模微推进技术研究。密歇根理工大学则提出了基于铁磁流体的流体成型发射体电喷推进技术。本文通过对国外电喷推进发展历程、最新进展的研究,提出了电喷推进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电喷推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樊伟  郑联语  王亚辉  刘新玉 《航空学报》2018,39(5):421793-421793
为解决航空航天管路组件的装配质量及效率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新型自动化可重构工装系统。为实现管路工装系统定位器的自动配置,首先基于D-H法建立了定位器的运动学模型,并以配置系统解析的管接头位姿参数为目标值求解出了定位器的配置参数,为管路工装模型的自动配置提供了数据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法求出了定位器的工作空间,并以工作空间的最大包络直径作为干涉圆直径提出了定位器的运动路径规划方法。然后,基于坐标变换理论和空间尺寸链方法,建立了定位器的定位误差模型,为定位器乃至整个管路工装系统的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某航空发动机一套管路模型的自动配置和性能分析过程为例给出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76.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专业的态度、学生就业时的专业技术能力。以软件技术专业为背景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与专业特点相符合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加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高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技术能力、提升教师授课责任感,实时监控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思想动态,使得教学能...  相似文献   
77.
结构健康监测(SHM)实现了工程结构设计与使用上的技术性跨越.将SHM应用于复合材料中,使得智能结构的设计与制造成为了现实.文章重点阐述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SHM技术所面临的技术问题.SHM使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得视情维修以及降低其使用周期内成本成为可能,可以促使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的优化,最后指出了为实现复合材料SHMS所需要重点研究的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78.
本文探讨了如何提升新一代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并从提高学术创新能力的意义、新一代研究生的特点以及新一代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9.
80.
为解决无源雷达吸波材料带宽有限的问题,基于传输线理论设计了一种有源可调微波吸收体.该吸收体是在Salisbury屏的拓扑结构基础上,用基于PIN二极管可控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FSS)代替传统的电阻层.反射率测量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二极管的偏置电流可以动态调节吸收体的最佳吸波频率;当偏置电流在0~0.5mA之间变化时,吸收体的最佳吸波频率在7~12.5GHz频率范围内动态调整.基于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一种具有双极化吸波特性的十字型可调微波吸收体,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收体在5.6~17.6GHz范围内实现了最佳吸波频率的可控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