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航空   1021篇
航天技术   185篇
综合类   135篇
航天   3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介绍了低温液体自然循环预冷方案,并以液氮为模拟推进剂,进行一系列循环预冷模拟试验,包括常压或增压环境、气相回流或液相回流、小管径或大管径、回流管绝热或裸露、自流或引射等各种组合。通过分析对比各状态试验时系统所获得的温度、压力数据,得出气相回流循环预冷试验较液相回流循环预冷试验更能快速、持续地预冷系统,增压和引射在特定条件下有利于系统保持循环状态等结论。  相似文献   
362.
摘要:以液氮为模拟推进剂,含二氧化碳的氮气为增压气体,进行了液氧煤油火箭的液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增压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模拟了液氧加热气化增压输送和富氧燃气增压输送。同时进行了二氧化碳在液氮中的结晶小试验,通过试验,从原理上验证了含二氧化碳的氮气增压输送液氮方案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3.
由于控制器结构的变化,某型发动机电子调节器主要控制通道的动态响应过程为分段线性数学模型。为了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辨识算法,能有效辨识出系统的结构跳变时刻及其分段数学模型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辨识的模型与实际系统接近,较之其它辨识算法具有计算稳定、辨识精度高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64.
为某型号整体式液体冲压发动机设计了数字电子-液压机械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控制方案、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数字电子-液压机械控制系统和冲压发动机与弹体数字仿真器等组成液体冲压发动机、弹体/发动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对数字电子-液压机械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工作协调性进行了检验.半实物仿真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65.
给电气负载提供可靠的不中断供电电源是现代飞机电气系统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采用多路传输技术和容错供电技术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目前航空发达国家在军用飞机电气系统中实现自动控制与管理时采用的典型技术、达到的性能指标及包含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该技术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6.
红外低辐射层与吸波层参数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红外材料与吸波材料参数匹配。结果表明,随着红外填料含量增加,红外辐射系数逐渐变小;磁导率变化很小,磁导率值也较小;而介电常数相对较大,且随着填料含量增加,介电常数开始急剧增大,后变平缓。填料含量相同时,片状填料颗粒比球状填料颗粒的红外辐射系数低。在填料参数及其含量选择适当情况下,可以兼顾红外及雷达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367.
激光-感应复合加热法制备碳包覆纳米铝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固体火箭推进剂的新型燃烧剂,采用激光-感应复合加热法在CH4气和Ar气的气氛下制备了碳包覆铝纳米粒子。对这种纳米粒子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的物相、形貌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差热分析(DTA)表明了碳包覆纳米铝粉在氧气氛中540℃左右剧烈氧化。简要讨论了碳包覆铝纳米颗粒的形成过程,即碳原子没有溶解在纳米铝颗粒内部,而是在铝颗粒的表面成核长大。  相似文献   
368.
运用物理分析,研究了分离流中现存的若干问题背风区对称线附近表面流拓扑、垂直于体轴的截面流线的性状、细长体绕流不对称流动、旋涡向内转和向外转等.引用的实验及计算结果与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69.
针对某型陀螺稳定平台目前仍然采用模拟稳定电路的问题,设计了陀螺稳定平台数字稳定硬件电路。数字稳定硬件电路采用DSP处理技术、24位高精度AD采集技术及H桥功率放大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满足各种性能指标要求。该电路的实现为后续自适应控制理论、数字化及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于陀螺稳定平台奠定了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370.
设计了一种高准确度基准电压源电路,电路采用了电流镜技术,运放的输出作为驱动的同时还作为自身的偏置电路,双极晶体管EB结压降作运放的输入,获得正温度系数的电流IPTAT;同理将电阻的压降和双极晶体管EB结压降作运放的输入,获得负温度系数的电流ICTAT,通过电流的减法运算将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分两段产生不同的补偿电流INL,进而产生不同的补偿电压,并完成对带隙基准电压的分段线性补偿。由此得到温度系数很小的带隙基准电压。采用TSMC0.18μm1.8/3.31P6MCMOS标准工艺,在1.8V电源下,-40℃~130℃温度范围内,仿真结果显示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小于1.88ppm/V,低频时电源电压抑制比为-86dB,功耗为237.5μ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