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航空   1018篇
航天技术   183篇
综合类   134篇
航天   3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相控阵海浪波谱仪是一个Ku波段真实孔径雷达,通过在小入射角下照射海面,接收海面回波功率,并去除雷达EIRP (Effective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天线方向图、系统损耗等雷达自身的影响因子,获取海面三维信息。这些影响因子可以在微波暗室中测量,其中EIRP、系统损耗可认为是常数量,但是,天线方向图是与入射角、方位角相关的三维变量,测量受到暗室系统精度的限制,并且,相控阵海浪波谱仪最小处理单元是雷达照亮的圆环形条带,照射的过程即是对该环形条带中的变量进行二维积分,成为一个随入射角变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剖线,因此,天线方向图的微小误差,都会对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剖线形状产生显著影响,出现“凹现象”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了积分天线增益的校正工作,利用机载飞行试验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通过与同步观测浮标海浪测量结果比对,表明本算法可有效改善“凹现象”,使回波数据有效率提升了12%,为业务化的波浪谱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2.
高光谱目标检测在地球观测中至关重要,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然而,由于高光谱图像的背景复杂性和目标样本的有限性,该任务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首先采用CEM(约束能量最小化)粗检测方法提取背景数据。随之,引入了一种新的知识蒸馏模型,即KDTGAN(通过Transformer-GAN实现)。教师模型的生成器采用了Transformer编码器的结构,并结合多尺度数据融合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学习背景分布,进而通过重构背景信息实现目标检测。为了克服GAN(生成对抗网络)训练不稳定的挑战,特别是纯背景数据的稀缺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损失算法,以减小可疑目标样本对模型性能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模型的计算负担,本文引入知识蒸馏,并设计新的蒸馏损失对学生模型加以约束,使模型轻量化的同时提高学生模型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KDTGAN相较于当前检测方法表现更优,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43.
随着军用电子系统对网络实时性和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FC-AE-1553作为一种实时性强、确定性高的基于光纤通道的命令响应网络协议,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电子环境的数据传输、飞行控制等领域。介绍了FC-AE-1553总线的基本特性,并以运载火箭遥测系统为背景,构建简单星形网络拓扑,采用FC-AE-1553总线协议为通信载体,验证FC-AE-1553总线技术在运载火箭遥测系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4.
超声速进气道进发匹配安装性能快速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超声速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特性,改善推进系统的安装性能,结合准一维进气道流场计算方法和基于部件法的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模型,发展了一种考虑进发匹配的超声速进气系统安装性能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计算不同飞行条件和不同进气道工况下,超声速进气系统的性能和安装阻力。利用文献中的数据对本文的模型进行了校核,并以两斜一正外压式进气道为例,研究了亚声速飞行时的附加阻力和进气道的调节方法。与文献中数据对比表明,进气道总压恢复和流量系数误差小于1.4%,发动机安装推力计算结果误差小于9%。超声速进气道在亚声速巡航状态下由于发动机节流带来较大的附加阻力,而进气道调节可降低高马赫数下的溢流阻力并增加进气道的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945.
TKX-50对HTPE推进剂能量特性的影响及应用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在端羟基聚醚(HTPE)推进剂中的应用可行性,采用高倍率的扫描电镜观察了TKX-50颗粒的微观形貌,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试验(VST)法研究了TKX-50与HTPE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相容性,并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了TKX-50对HTPE推进剂能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KX-50颗粒形貌不规则,且粒度分布不均匀,但颗粒表面致密、光滑,无明显缺陷;TKX-50与粘合剂HTPE、高氯酸铵(AP)、铝粉(Al)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但与奥克托今(HMX)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推进剂配方中添加TKX-50可提高推进剂的能量水平,当TKX-50含量为25%时,推进剂理论比冲达最大值(2685.2N·s·kg-1),且制备的含5%和15%TKX-50的推进剂样品表面光洁,内部均匀且致密,无反应性气孔等异常缺陷,表明TKX-50可安全地应用在HTPE推进剂中。  相似文献   
946.
以舰载一体化反导武器和反舰导弹入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舰载反导武器拦截齐射反舰导弹的特点,建立了舰空导弹和火炮拦截反舰导弹入射流的排队服务规则、反导武器的状态转换条件和饱和攻击弹药消耗量计算方法;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推进对抗的演进,实现了舰载反导武器对反舰导弹的动态拦截。仿真得到了饱和攻击所需齐射反舰导弹数的概率分布,验证了以弹药消耗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齐射反舰导弹数是存在的假设,解决了缺乏饱和攻击定量计算问题,为高效实施饱和攻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7.
为全尺寸反射面的实际成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建模仿真重点分析了外蒙皮装配偏差、自重及成型和使用温度差对反射面工作面型面精度(R. M. 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蒙皮装配偏移量在0.5mm内时,其反射面工作面理论R. M. S值的变化量为0.47μm;在成型放置状态下,反射面11 kg自重其工作面理论R. M. S值变化量为0.55μm;反射面夹层结构的成型和使用温度差110℃,反射面工作面的理论R. M. S值变化量为17.79μm。  相似文献   
948.
欠驱动的机/枪一体式四旋翼飞枪位置和姿态的控制存在耦合,无法实现带俯仰角的悬停射击,移动射击过程中火控策略复杂。设计了一种全驱动的倾转四旋翼无人机,并以此作为飞枪载体,在实现系统解耦的同时,简化了控制分配方法。首先通过牛顿欧拉法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利用反步法设计控制器并证明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全驱动飞枪模型可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解耦控制,跟踪误差小,可满足飞枪悬停射击、移动射击的射击要求,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飞/火控系统。  相似文献   
949.
外场装备损伤部位快速修复可维持装备服役期间的功能性及寿命。文章对比分析了 AA 7B04铝合金表面损伤部位及六价铬转化膜再修复样品的表面微观组织、化学成分、电化学性能、酸性盐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六价铬溶液可有效修复划痕样品。划痕修复部位形成一层致密薄膜,且主要成分包括 Cr、F、O、K等元素;对比分析拉曼光谱结果,划痕修复部位存在显著的六价铬 CrO42-(847 cm-1);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证明再修复样品在 10-2 Hz处阻抗膜值为 5.09 × 105Ω . cm-2,比划痕样品提高了 5倍;电动位极化曲线显示再修复样品自腐蚀电流密度为 10-5.5 A·cm-2,与划痕样品相比下降了 1个数量级;此外,再修复样品耐酸性盐雾周期超过 336 h,样品表面无腐蚀点,表面盐雾评级达到 10级,失重法表征的腐蚀速度比划痕样品下降 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50.
谢晨月  王建春  万敏平  陈十一 《航空学报》2021,42(9):625723-625723
在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项目的指导下,空间人工神经网络(SANN)模型被用于强可压缩湍流大涡模拟(LES)研究,其中流场的湍流马赫数分别为0.6、0.8、1.0。基于湍流的多尺度空间结构特性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的高精度空间神经网络(SANN)模型适用于不可压缩湍流和弱可压缩湍流。对于强可压缩湍流,流场中会出现激波结构,给大涡模拟带来了挑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SANN模型适用于强可压缩湍流的大涡模拟。在先验分析中,SANN模型预测的亚格子应力和亚格子热流的相关系数超过0.995,远远高于梯度模型和近似反卷积模型等传统模型;传统模型的相对误差大于30%,而SANN模型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相对误差低于11%。在后验分析中,与隐式大涡模拟(ILES)、动态Smagorinsky模型(DSM)、动态混合模型(DMM)相比,SANN模型能更精确地预测能谱、各类湍流统计特性以及瞬态流动结构。因此,基于湍流多尺度空间结构特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加深了人们对强可压缩湍流亚格子建模的认识,同时可以服务于NNW工程的流体力学模型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