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5篇
航空   279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对开槽管型药柱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开槽管型药柱燃烧面积的计算公式,分析并总结了开槽管型药柱的燃烧规律,计算了开五、六、七槽管型药柱燃烧规律的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参数存在临界域;当设计参数值在临界域外时,呈现单纯的增面性或减面性;当设计参数值在临界域内时,呈现先增面性后减面性;设计参数值越接近临界域均值,燃烧规律越接近恒面性;算例中开六槽时燃烧规律最接近恒面性。  相似文献   
22.
丁斌  向茂生  梁兴东 《宇航学报》2012,33(9):1279-1288
窄带干扰是低频段InSAR系统面临的主要射频干扰之一,它的存在会对干涉相位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高程反演误差。本文推导了窄带干扰影响下的InSAR干涉相位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干涉相位对窄带干扰各参数的敏感度方程,仿真分析了窄带干扰对P波段InSAR系统干涉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带干扰经过成像后其幅度调制函数近似为方位时间的sinc函数,在SAR图像中表现为沿距离向的干扰条带。干涉相位对窄带干扰信号的功率较敏感,对其频率较不敏感,干涉相位和高程反演误差随着干信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
基于大气阻力实时辨识的Drag-free卫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大气阻力实时辨识的Drag-free卫星最优控制。将Drag-free卫星和其内部的验证质量等效为两颗内、外编队卫星并建立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基于卫星和验证质量的相对运动状态观测值反演大气阻力的算法。建立了状态最优调节器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求解经典的二次型最优控制。对低轨圆轨道Drag-free卫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的求解精度较高,计算消耗较小。  相似文献   
24.
自适应飞机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嘉  向锦武  张颖  孙阳  肖楚琬 《航空学报》2016,37(4):1127-1138
针对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OCM)无法反映飞行员在未知环境下渐进适应过程这一缺点,采用自适应状态估计理论对OCM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状态估计的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MOCM-AE),给出了算法流程。通过对比飞行试验数据和未知扰动下的着舰应用,对模型进行了评估。通过人机闭环仿真进行了飞行试验再现,得到了人机闭环频域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与OCM相比MOCM-AE的频域特性曲线与试验更为吻合。在着舰应用中,引入低空紊流作为未知扰动进行着舰仿真,结果表明OCM强烈依赖于先验经验,而MOCM-AE无论是否具有先验经验,无论是否存在未知扰动,均能取得良好着舰效果。在未知扰动和舰尾流影响下,MOCM-AE比传统OCM着舰精度提高59%,着舰点分布范围缩小29%,这体现了飞行员对未知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5.
范振伟  杨凤田  李亚东  项松  赵为平 《航空学报》2021,42(3):623972-62397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电动飞机的研制,某型双座轻型电动飞机于2012年6月立项研制,该型电动飞机采用一台40 kW稀土永磁同步直流电机作为动力装置,全复合材料机体和板簧起落架结构。巡航升阻比24.1,起飞总重500 kg,最大飞行速度160 km/h,巡航速度110 km/h。该型电动飞机具有零排放、低噪声、运行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参照中国民航CCAR-21部和美国ASTM标准,完成了电动飞机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和生产许可PC取证。  相似文献   
26.
对基于磁强计自主导航微小卫星控制系统地面仿真的磁强计数学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地磁场理论数据的生成模型及磁强计的测量模型,并据此建立了磁强计测量数据生成的数学模型。对低轨圆轨道微小卫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磁强计数学模型获得的磁场强度测量值与文献中真实磁强计测量数据差异很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根据激光引信中线性阵列激光二极管的特点,应用基于CCD的二阶矩法进行光束束宽的测量,对测量中图像处理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应用自适应积分法来获取光强分布二阶矩的最优积分范围.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很好的完成测量.  相似文献   
28.
29.
直升机减振的旋翼桨叶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降低直升机振动水平的旋翼桨叶减振优化设计,对国内外这方面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着重讨论了降低旋翼激振力减振优化设计分析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桨叶减振优化设计途径与目标,桨叶优化设计中的分析模型,优化设计方法及灵敏度分析技术,以及桨叶优化减振设计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30.
针对未来低运行成本、可直接水平起降、重复使用的大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平台飞行器研制所需重点解决的全速域气动力性能需求与气动热防护匹配等难题,分析了典型航天飞机方案所存在的能量运行缺陷等主要问题及可能的改善方案。基于放宽气动热防护设计、涡轮/冲压/火箭发动机三动力组合、嵌套式旋转机翼全速域变体、在爬升阶段将飞行动能转化为高度势能以及再入阶段“跳跃式”盘旋减速飞行轨迹控制等设计思想,从能量损失速率控制和回收利用等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种新型大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平台气动布局概念设计研究。全速域气动力/热性能工程估算以及内/外流整体气动效能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满足整个飞行包线内的升重平衡需求,相比航天飞机方案具有显著的整体气动效能优势,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