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1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500篇
航空   2072篇
航天技术   826篇
综合类   541篇
航天   9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简要介绍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的三点测距系统以及侧音测距的基本原理,利用静止气象卫星测距信号进行时间比对同步实验。最后展望了利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开展时间比对和发播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922.
知识获取是专家系统的瓶颈问题,本文详细叙述了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子系统ACQUIST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23.
解永春  何英姿  吴宏鑫 《宇航学报》1998,19(3):10-15,28
本文在黄金分割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被动容错控制器,能在线辨识对象特征模型,在线提取系统动态性能行征和故障特征,对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测量部件的某些软故障具有被动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924.
孙刚  廖瑛 《上海航天》2006,23(5):50-54
研究了某导弹引战系统数学仿真中破片式战斗部仿真的实现。根据目标易损性,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作用,给出了炸点定位、破片飞行动力学系数、易损舱覆盖面积、杀伤区参数、破片对易损舱作用和易损舱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并由此获得了目标杀伤概率和导弹单发杀伤概率。介绍了设计的引战系统数学仿真模型。该模型的作用和有效性在该导弹的闭合回路靶试中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925.
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文章简要阐述了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英语听力的训练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926.
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分析模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相似文献   
927.
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直接方法, 针对具有参数及模型不确定性的空间机器人地面实验系统, 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三部分组成: 线性PD反馈项, 补偿动力学的自适应控制项, 补偿建模不确定性的鲁棒控制项。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克服未建模的摩擦力和外部扰动以及吊丝配重系统未补偿掉的重力影响, 并且能保证全局最终一致有界。仿真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8.
红外/紫外双色制导系统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便携式防空导弹双色导引头中所采用的数字式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模拟式控制系统的方法。对导引头和自动驾驶仪部分的数学模型作了简化,并作了全弹道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双色制导体系设计方便,抗干扰能力强等。  相似文献   
929.
刘国库  孙颖  周继良 《飞机设计》2011,31(6):6-9,15
通过对一些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出了前机身外形是要求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飞机气动设计的关键这一结论,并建议在气动布局工作中加强对前机身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930.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variations of the GP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network and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SLHF) from the Scientific Computing Division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before the 11 March 2011 M9.0 Sendai earthquake,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shows pronounced enhancements in the GPS TEC and SLHF a few day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event.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the GPS TEC was about 30 TECu with an extend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a geomagnetically quiet day (Dst ? −20 nT, between two moderate geomagnetic storms), 8 March, 3 day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This giant positive disturbance wa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the impending disastrous earthquake and contributed from the enhanced solar radiation. Moreover, there were several anomalous regions of SLHF on the global map, but an area of enhanced SLHF very close to the epicent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the existence of the changes in surface and ionosphere, and show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ulti-source data to identify seismic precurs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