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2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航空   1555篇
航天技术   756篇
综合类   546篇
航天   7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51.
Considering the KuaFu mission, state of the energy release of substorm and storm is simply presented and it’s improvements by KuaFu miss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KuaFu mission will provide u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release during the storm and the substorms. The two KuaFu-B satellites flying in 180° phase-lagged formation in a polar orbit will allow synoptic observations of the auroral oval, central plasma sheet, ring current and other regions. It can monitor the polar region 24/7 continuously. The advantage of the KuaFu mission is to provide the data during all phases of storm and substorm time tha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global energy release during all phases continuously. The data from auroral imager and other in-situ instruments on board KuaFu-B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auroral dynamics and Joule heating during a storm and substorm. The data from the neutral atom imager instrumen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s and the energy release in the ring current region from sudden commencement to complete storm recovery. Furthermore the data from KuaFu-A, which is around L1 poin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planetary conditions along with the data from the plasma sheet to study the triggering process and energy release during a substorm. So, KuaFu mission with its continuous time monitoring facilities would enable us to make much progress towards solving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852.
航天器空投试验用大容量数据记录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器空投试验中,数据记录器需要长时间高速采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数据保存起来。记录器还要满足体积小和抗着陆冲击等恶劣环境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数据记录器的特点、主要功能,硬件选型及软件设计等。提供了一种利用嵌入式技术来构成大容量高速率航天器空投试验用数据记录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3.
防空导弹大攻角飞行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催生  张科  田进 《航天控制》2006,24(2):14-16
针对防空导弹大攻角飞行这样一个非线形、时变、耦合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时变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方法,分别针对滚动通道、俯仰/偏航耦合通道进行了设计分析,最后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4.
非流形几何模型的拓扑表示——粘合边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仲科  戴国忠 《航空学报》1997,18(4):432-438
提出了一个非流形结构的表示方法--粘合边结构,其数学基础是代数拓扑中的复形理论。粘合边结构表示的拓扑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简洁、直观,并且可以表示物体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855.
人-椅系统的动压计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提出了作用在人-椅系统上的动压修正系数F的半经验公式。给出选取修正因子ε、f(ε)的方法,仅需4个不同马赫数的阻力系数实验值。原则上,若实验结果精度较高,对阻力系数实验值的选取并无限制。但实验数据精度不高,则上述计算的阻力系数的均方根误差就会大些。此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像人-椅系统这样的大钝体,而且也适用于计算其它大钝体在任意马赫数范围的阻力系数,其均方根误差小于01 05。  相似文献   
856.
可靠性分析的三参数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立言  刘更  王步瀛 《航空学报》1995,16(3):121-125
提出了可靠性分析的三参数法,它不仅考虑了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还计入分布偏度的影响。由于三参数法较多地保留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分析的精度。这一点对于有高可靠性要求的航空产品的可靠性分析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57.
讨论了综合化火力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系统结构和信息流情况。包括:(1)提出~种静态真值计算迭加传感器噪声的方法来模拟ADC、INS、RAD和BU几个子系统并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2)对MC子系统中的各种攻击模式进行了介绍;(3)提出以Fuzzy控制器代替飞行员构成人-机-火控系统大闭环来仿真空战飞机的飞行信息,这样可以简化方案降低成本;(4)提出~种HUD中符号产生器的设计方案;(5)扼要介绍了MIL-STD-1553B总线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858.
已完成了LY12CZ及LC4CS材料4种厚度(5mm、4mm、3mm、2mm)共66件试件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用Weibull分布给出了在给定置信度水平下的P-da/dN-△K曲线及不同可靠度下Paris公式的拟合值参量。并对同一可靠度下相同材料、不同厚度的裂纹扩展统计特性作了比较,其结果可供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及可靠性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59.
武哲  仲聪颖 《航空学报》1994,15(12):1520-1523
阴影区的后向绕射是低散射截面飞行器和部件RCS的主要贡献之一,有效地抑制它可以进一步地减缩RCS。针对低散射等剖面机身,应用几何绕射理论和等效电磁流法,分析了阴影区的凸曲面爬行绕射和尖劈绕射机理,提出了阴影区后向绕射的RCS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实例。通过实验验证,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对一般低散射截面机身是有相当精度的。  相似文献   
860.
线接触零件部分热弹流润滑油膜厚度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部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弹流及部分弹流润滑线接触问题进行数值求解。通过联立求解结果,分析了接触表面间油膜厚度随载荷、滚动速度、滑滚比和进油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油膜厚度值,并依此提出一种新的油膜厚度公式。新公式考虑了热效应及表面粗糙效应影响,可用于高温、高速、重载工况。计算结果比Dowson-Higginson油膜厚度公式更符合于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