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29篇 |
免费 | 14459篇 |
国内免费 | 265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696篇 |
航天技术 | 4300篇 |
综合类 | 2289篇 |
航天 | 46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8篇 |
2024年 | 235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403篇 |
2021年 | 396篇 |
2020年 | 625篇 |
2019年 | 1241篇 |
2018年 | 1443篇 |
2017年 | 1357篇 |
2016年 | 1445篇 |
2015年 | 1481篇 |
2014年 | 1594篇 |
2013年 | 1558篇 |
2012年 | 1540篇 |
2011年 | 1563篇 |
2010年 | 1732篇 |
2009年 | 1796篇 |
2008年 | 1621篇 |
2007年 | 1406篇 |
2006年 | 1182篇 |
2005年 | 912篇 |
2004年 | 703篇 |
2003年 | 688篇 |
2002年 | 615篇 |
2001年 | 685篇 |
2000年 | 620篇 |
1999年 | 850篇 |
1998年 | 773篇 |
1997年 | 629篇 |
1996年 | 574篇 |
1995年 | 476篇 |
1994年 | 487篇 |
1993年 | 471篇 |
1992年 | 384篇 |
1991年 | 488篇 |
1990年 | 427篇 |
1989年 | 428篇 |
1988年 | 308篇 |
1987年 | 189篇 |
1986年 | 83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为解决采用传统发电机的移动电站输出电源种类单一,而采用多台发电机又会造成底盘过载影响机动性的问题,文章基于电力综合集成技术,分析研究实现发电机的双流发电的关键技术,突破发电机多绕组发电及励磁解耦等难题,减小了电机体积、降低了电机重量,有利于移动电站的多功能化与小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2.
203.
204.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通过求解混合介质的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方程、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方程和不同介质之间的质量输运方程,结合刚体运动方程和网格变形方法,研究了不同质心位置的超空泡射弹尾拍运动特性以及尾拍运动下超空泡形态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质心位置的超空泡射弹尾拍运动的刚体运动和尾拍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射弹尾拍运动对空泡形态的对称性有较大影响,发生碰撞处的空泡壁面朝着弹体转动的方向发展;射弹尾拍运动的转动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尾拍阻力和尾拍升力等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且随着质心与射弹头部距离的增加,转动惯量增大,变化周期也增大. 相似文献
205.
量化对遥感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定义了航天遥感图像的信噪比 (SNR) ,调制传递函数 (MTF) ,动态范围 (DR) ,并在理论上推导了它们与量化位数b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6.
轨迹规划的一个最基本目标是规划飞机通过威胁空间并实现任务目标的飞行轨迹,这个轨迹需满足任务规划所确定的约束,这些约束包括:地形、威胁(静、动态)、燃油、时间、飞行性能等,构成了一个多维、多模态且具有组合爆炸的搜索空间,造成了轨迹规划的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对基于GA的自适应搜索技术的轨迹规划方法和轨迹规划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来解决满足约束条件最优飞行轨迹问题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207.
分析了机翼防冰表面的传热传质现象,对电加热防冰表面内外传热耦合计算进行了研究.采用附面层积分法对机翼表面传热系数进行计算.根据传热传质比拟得到了防冰表面蒸发量.建立表面微元的能量与质量守恒差分方程组,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解,将外部防冰载荷、蒙皮弦向导热和内部加热热流三者耦合,采用亚松弛系数稳定迭代过程,最后得到平衡表面温度、溢流水和溢流结冰的范围.计算结果和文献中试验以及其他数值仿真结果比较,吻合较好,表明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8.
209.
210.
介绍了应用基于发光强度的全域压力测量方法进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的一系列实验结果.在自主建立光学压力测量系统和自主研发国产压力敏感涂料的基础上,对高亚声速叶栅风洞出口处大弯度孤立叶片吸力面和对转压气机实验平台出口整流叶片吸力面的压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并采用传统电子静压扫描装置在高亚声速叶栅风洞中进行了同步测量.光学压力测量与电子压力扫描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光学压力测量系统可用于内流场测量,其精度达到了工程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