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9篇
  免费   1097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航空   3243篇
航天技术   646篇
综合类   345篇
航天   101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yaw-roll coupled wind tunnel tests are used for lateral-directional departure prediction, by linearizing the_b model to extract nominal dynamic derivatives at each coupling ratio.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existing engineering method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aerodynamic derivatives.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yaw-roll coupling rati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parture susceptibility.The departure resistance will loss in partial region of the coupling ratio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is higher than a critical value.According to the stable and unstable regions of coupling ratio, a two-segment 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 with two different feedback gain matrices is obtained by pole-placement method.The two-segment 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 is used in the simulations of straight and level flight, steady turn, spin recovery and Herbst maneuv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applications of a fixed-gain 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 designed by the conventional aerodynamic derivatives.When the yaw-roll coupling effects are fully considered, the two-segment 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 is more effective for departure restraint and can provide a better flying quality with less control energy.  相似文献   
152.
先进战斗机气动弹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引领了飞机设计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针对研制总要求和任务特殊性,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弹性专业建立了精益气动弹性设计与验证技术体系。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流程,开展了旨在提高飞机气动弹性品质的关键技术攻关、气弹优化设计和分析工作。完成了考虑含全动翼面结构非线性的全机动力学特性地面试验、亚跨超声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和气动弹性飞行试验验证。在较短的研发周期内,成功实现气动弹性设计目标,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描述了该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历程、主要技术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能力提升以及具有研究所特色的气动弹性设计知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实现了在开发具有数据校验功能的软件时,一种全新的数据校验方法,将传统的写在程序中的校验公式或利用手工进行检验数据的方式完全抛弃.该种方法具有配置灵活、维护简单和功能强大的特点,利用界面元素命名方法,内置校验公式到各个界面元素中,而公式是可以灵活维护的,一般是将公式存贮在数据库表中,在软件需校验数据时,从数据库表中读取公式,根据公式中涉及到的各种界面数据项进行自动的数据校验并得出校验结果.这对需大量数据校验和校验算法经常改变的软件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4.
基于核心能力的增长型战略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长型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基于增长型战略型的重要性及特征,必须以核心能力为基础来构建其机制.具体表现在实行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关联多元化,建立基于核心能力的隔绝机制,在产业链的某一点横向扩张,培育基于技术轨道和技术平台的创新集群.  相似文献   
155.
假设标准正态的t分位点记为z(t),本文将根据z(t)的Taylor展开式中各个系数之间的矩阵递推关系,给出一种计算z(t)的近似值的方法,并给出具体的程序运算来验证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6.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特征,建立了松耦合、兼容性、隔离性和可解构的可重组设计原则。同时,定义了管理中心(RMC)和资源中心(RRC)的内涵,分析了RMC和RRC的运行机制,从目标、拓扑、实体、数据、方案5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形式化的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了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的实现算法流程。最后,以某反导作战活动为例进行了体系结构可组构设计的案例分析,基于STK平台进行可重组网络的仿真演示,着重展示和验证了可重组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7.
小天体资源开发方兴未艾,为降低开发风险和成本,需要发射无人探测器交会观测多个待选目标小天体。传统多目标探测方案存在无法多次交会、成本高,周期长等不足。提出的低成本多小天体并行交会技术,能够对多小天体探测任务进行解耦,实现基于微纳飞行器的低成本多目标并行交会勘查,从而降低探测成本,缩短探测周期。该技术结合行星借力与不变流形机制构建了低能量星际转移方案。然后引入扰动流形思想,使微纳飞行器能够实现与目标小天体的快速交会。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小天体探测全局搜索方法,该方法基于在日地halo轨道上停泊的微纳飞行器集群,逐次确定小天体探测目标,并利用上述方法完成了多微纳飞行器与多小天体的交会。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大幅度降低转移过程的燃料消耗,并缩短转移时间。  相似文献   
158.
为考查应用新型磁强计——金刚石氮空穴(nitrogen-vacancy,NV)色心系综磁强计进行电路诊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金刚石NV色心系综磁强计的基本原理出发,搭建了一套光纤耦合金刚石NV色心系综磁强计测试实验系统,将探头紧贴于电路导线外壳,通过测量磁强计处磁场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电路的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NV色...  相似文献   
159.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高涨,锂离子电池(LIB)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满足极端气候等特殊应用环境对储能器件的需求,LIB需拓宽其工作温度范围。从材料和电池结构角度详细总结了应用于低温条件LIB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限制LIB低温性能的根本原因;然后,分别从电解液的研发与优化、电极材料的改性和开发、新型电池体系的开发、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设计4个方面归纳并讨论了在低温情况下改善LIB性能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总结了低温LIB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为新一代低温LIB的发展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0.
为提升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脉动管控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构建了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数字孪生应用架构,从反应式计划调度、物流精准配送、智能作业指导、产线健康监视、资源迭代优化配置5个方面开展了技术研究,为复杂产品装配的智能制造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