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46篇 |
免费 | 4383篇 |
国内免费 | 200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134篇 |
航天技术 | 2518篇 |
综合类 | 1029篇 |
航天 | 4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413篇 |
2022年 | 1022篇 |
2021年 | 1153篇 |
2020年 | 1019篇 |
2019年 | 907篇 |
2018年 | 905篇 |
2017年 | 1094篇 |
2016年 | 800篇 |
2015年 | 886篇 |
2014年 | 894篇 |
2013年 | 962篇 |
2012年 | 1098篇 |
2011年 | 1099篇 |
2010年 | 996篇 |
2009年 | 974篇 |
2008年 | 913篇 |
2007年 | 941篇 |
2006年 | 905篇 |
2005年 | 710篇 |
2004年 | 585篇 |
2003年 | 399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306篇 |
2000年 | 222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在介绍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用XSZ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模块设计角度信号测量仪的设计思路和电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12.
613.
采用SEM-EDX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Z91D镁合金化学镀Ni-P/电镀Cu/Ni/Cr复合镀层盐雾试验时局部严重腐蚀的原因.研究发现,AZ91D镁合金基体的孑L隙缺陷是由于其在化学镀和电镀过程中,缺陷处未能形成致密镀层而出现凹陷贯穿性的微孔所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入微量Cu的化学镀Ni-P工艺,Cu能显著细化镀层胞状组织尺寸,抑制表面胞状凸起;极化曲线和盐雾测试表明Cu微合金化的Ni-P镀层能明显改善Ni-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14.
针对飞机少数装备分布无法确定的情况,文章采用随机加权法,对其可用度进行评定,当装备出现零失效的情况时,利用随机加权法对其MTBF进行评定,有效解决了可修小子样未知分布单元的可靠性评定问题,示例说明方法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15.
给出了锡点、锌点和铝点三个小型固定点装置的垂直温场调节方法和温坪复现方法,并对调节前后的温屏曲线进行了比较。该小型固定点装置温坪曲线特性满足现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于检定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精密级铂电阻温度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16.
王天阔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6)
从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现状的分析人手,指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不强,城镇体系网络不完善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并对辽宁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17.
电工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环节在高等学校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开展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性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介绍了电工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实验室内涵的建设.实验室开放不仅能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18.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仿真及其对微波的衰减和相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SPT)羽流对微波造成的衰减和相位变化,使用二维轴对称的PIC-DSMC方法,在空间及室压6mPa的真空舱两种环境下,计算了SPT-100羽流场中的电子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特征频率和计算衰减因子、相位常数,估算了2,4,8,12.5GHz共4个频率微波穿过羽流场时的衰减量和相移。8GHz和12.5GHz微波未发现明显的衰减,相移为10°~120°。2GHz和4GHz微波在喷口附近衰减量范围为10~50dB。仿真结果表明,C波段和S波段在SPT羽流中容易发生衰减,而X波段以上的高频微波衰减量很小,同时这几个波段微波均发生较大相移。真空舱内6mPa背压下对衰减量的预测仅略高于实际飞行情况,但微波相移会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619.
模拟亚声速自由来流,以汽油和空气为推进剂,对吸气式PDE模型机进行了地面多循环爆震试验,研究了6种进气系统下PDE模型机的多循环爆震性能和推进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不论采用何种进气系统,均能以低于50mJ的点火能量实现模型机的多循环单级起爆,且PDE平均推力均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来流喷口和进气道进口面积较小时增加速率较快。随着环缝堵塞比的增加,PDE的平均推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20.
通过风洞试验对双三角翼的内涡襟翼及外涡襟翼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涡襟翼效率的各种因素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机翼前缘区状态、涡襟翼形状、涡襟翼偏度、内、外涡襟翼的搭配以及后缘襟翼效率等。尤其是根据内外翼涡场的不同研究了复合平面形状机翼内涡襟翼与外涡襟翼设计上的特点,为设计双三角翼的涡襟翼提供了参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设计前缘涡襟翼与后缘襟翼可以优化大后掠双三角机翼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