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7篇
航空   340篇
航天技术   98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81.
In this paper, a model-based adaptive mobility control method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acting as a communication relay is presented, which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in airborne multi-user systems. The mobility control problem is addressed by jointly considering unknown Radio Frequency(RF) channel parameters, unknown multi-user mobility, and non-available Angle of Arrival(AoA)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ed signal. A Kalman filter and a least-square-based estimation algorithm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future user positions and estimate the RF channel parameters between the users and the UAV, respectively. Two different relay application cases are considered: end-to-end and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A line search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former, with its stability given and proven, whereas a simplified gradient-based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latter to provide a target relay position at each decision time step, decreasing the two-dimensional search to a one-dimensional search.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bility control algorithms can drive the UAV to reach or track the optimal relay position movement, as well as improving network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method reflects the properties of using different metrics as objective network performance functions.  相似文献   
482.
相位相关法作为常用的相位匹配技术在使用中会遇到相位卷绕问题,一般频域求解方法需要进行相位解绕和最小二乘或RANSAC拟合,但相位解绕过程繁琐,且最小二乘拟合法易受噪声干扰,RANSAC拟合方法时间开销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周期图法功率谱估计的相位匹配方法,将空间域问题转化到频域内求解,并成功规避了相位解绕步骤,相位匹配精度达到了亚像素量级.与经典频域分析方法对比,方法可在规避相位解绕的同时获得精度相当的有效结果.最后对方法的分辨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能够达到亚像素级的视差分辨率,为相位匹配在频域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3.
飞机装配型架接头定位器的自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头定位器是现代飞机装配型架上最为常用的定位元件。为了简化接头定位器的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在FixCAD系统研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开展了接头定位器自动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内容包括:(1)在分析接头定位器结构及其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接头定位器的结构模型和设计模型;(2)研究接头定位器设计的知识和经验细节,建立可计算的推理原则和参数关系式;(3)基于接头定位器的结构模型、设计模型和设计知识,构建接头定位器的自动设计算法,以及应用该算法开发"典型接头定位器自动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484.
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末制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拦截战术导弹弹头为研究目的,建立了拦截器的六自由度运动学,动力模型,以及拦截器的轨控和资控发动机推力特性和控制模型。提出了修正比例导引律的实现方案,进行了末制导过程的仿真,并分析了影响脱靶量的一些因素。仿真结果表明,在轨控和姿控发动机的作用下,拦截器可以直接命中目标。  相似文献   
485.
采用SBR法研究飞机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弹跳射线法(SBR)对飞机发动机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光学射线跟踪、场强跟踪及口径积分方法,研究了任意截面和形状的管道电磁散射特性,通过在微波暗室的实际测量,频率在X波段,分别进行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方式测试,比较了一实际进气道的计算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物理概念清晰、数学模型容易建立等特点,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86.
利用振型变化进行结构损伤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悬臂梁为研究对象,在其上进行损伤模拟。应用有限元程序进行模态分析,模态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阶振型改变率对不同位置和程度损伤的敏感性。提出以第一阶振型改变率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标识量。应用神经网络,成功地识别了损伤的位置和程度,指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7.
针对进口信息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系统地梳理了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及过渡策略,分析了自主可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棱镜门"事件暴露出进口信息产品存在后门、漏洞、逻辑炸弹等潜在安全危害,其根本解决方法是采用自主可控技术。经过近些年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条件和基础,可遵循"顶层规划、强制推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加强测评,充分验证"的思路,切实推行国产自主可控核心装备的使用。在全面实现自主可控的过渡期内,可采用可信计算、内核加固、强化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非自主可控信息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88.
基于FMECA的测试性验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装备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装备测试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测试性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维修性,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在对通用处理单元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MECA)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品的测试性模型,进行了测试性验证试验,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89.
具有针肋的狭窄空间冲击冷却实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宇  万超一  陈鹏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8):1852-1859
对具有全高度针肋扰流的狭窄空间冲击冷却进行了实验和数值计算,并与平板靶板冲击冷却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射流冲击雷诺数范围为15000~30000.实验采用瞬态液晶热像技术获得了冲击靶板上详细的传热分布,并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冲击冷却系统中的流场和传热特征.实验研究表明:狭窄空间冲击冷却中的针肋靶板端壁上的平均传热性能比平板靶板提高约7.0%,压力损失提高约17.9%,并且针肋改善了靶板端壁上传热均匀性.另一方面,数值计算分析表明近壁面射流以及空间中的上洗涡流与针肋表面发生强烈相互作用,并且针肋显著地增加了换热面积,因此具有针肋扰流的冲击冷却系统具有显著增强的总体传热性能,比平板冲击冷却提高约27.0%.   相似文献   
490.
基于非线性试验气动力的飞机静气动弹性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志强  邓立东  杨超  严德 《航空学报》2005,26(4):439-445
分别使用线性和非线性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对某飞机纵向静气动弹性响应特性随飞行动压、攻角、平尾偏度和纵向过载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和飞行试验进行了比较。线性方法的气动力计算使用亚音速偶极子格网法。非线性方法由风洞试验提供刚体气动力,并使用线性气动力影响系数矩阵对其进行弹性化处理。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①使用刚体试验气动力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获得和飞行试验比较一致的结果;②在线性方法所提供的结果中,翼面的弯曲变形及剪力、弯矩和扭矩等部分参数能为初步设计提供大致参考,但气动力系数的弹性增量、翼面的扭转变形、翼面的剪力、弯矩和扭矩的弹性部分可能不能为型号设计提供正确的指导;③不论刚体气动力为线性还是非线性,气动力系数随动压变化的趋势均呈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