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航空   537篇
航天技术   235篇
综合类   172篇
航天   2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21.
研究了转子耦合对高、低压转子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一种新的快速收敛方法,利用畸变传递修正系数,通过调整压比来满足各子压气机出口静压相等的对耦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在估算发动机喘振部件时,高、低压转子间耦合的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2.
变形条件对GH169合金的流动应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浩  罗子健  郭乃成 《航空学报》1989,10(7):369-378
 根据热加工模拟试验,GH169合金高温下的流动应力值比合金结构钢高得多,而且加工硬化明显。变形条件对其流动应力和显微组织有较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即使变形温度较高,也可获得细晶组织,变形后采用迅速冷却可细化晶粒。对于GH169合金可通过形变热处理有效地控制其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923.
严传俊  唐明  朱慧龄  孙惠贤 《航空学报》1989,10(11):565-572
 本文给出一种模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中三维气相反应流流场的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中采用了著名的SIMPLE算法,改进的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湍流扩散燃烧模型。研究了燃烧过程对流动图形的影响。计算结果经过实验验证,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24.
控制翼缝隙流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Μ_∞=6.5—10,Re_∞=(0.35—3.5)×10~7m~(-1)的来流条件下测量了平板-控制翼上及其展向缝隙内的热流分布,以考察缝隙宽、翼偏转角、缝入口唇缘形状、来流参数对缝内外气动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5.
郑国锋  唐磊 《航空学报》1991,12(6):278-282
工程上计算边界层转捩位置,常用以线性稳定性理论为基础的e~N方法。实际上,层流边界层转捩受坏境因素(如湍流度T,粗糙度k和压力梯度等)影响较大。所以作为e~N方法的补充,须寻求一种能同时计算坏境因素影响的方法。现只有湍流模型方法能满足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926.
唐永哲 《航空学报》1996,17(6):70-77
提出一种改进直升机悬停性能的控制方案。在直升机悬停控制器原速度回路的基础上增加鲁棒控制器,可提高直升机悬停参数变化的鲁棒性能。详细叙述了鲁棒控制器结合悬停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用仿真结果说明了鲁棒控制器在本算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7.
一、问题与方法 本文应用随机涡法,对三棱柱在无界均匀不可压流场中的绕流问题进行了计算。图1为计算简图。   相似文献   
928.
杨晓东  唐智明  周盛 《航空学报》1987,8(7):349-355
本文利用一种半经验方法——变形半激盘法预测了轴流压气机(风扇)的亚/跨音速失速颤振。该模型的基本方法是:在变形激盘模型的基础上,发展简化的槽道一维非定常流动解。该模型改进了纯激盘模型中的一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9.
沈真  唐啸东  刘俊石  沈为 《航空学报》1987,8(7):412-416
一、前言 鉴于复合材料层板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破坏机理,作者曾经讨论过最近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新分支——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在复合材料层板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损伤力学可能是研究含缺陷复合材料强度的更有效的工具。 从70年代到现在,各向同性损伤理论已经得到了仔细的研究,并在大变形塑性损伤,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930.
一、前言 利用非晶态薄膜制做敏感元件用于传感器或制做精密电阻器用于微电子线路,具有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低、抗腐蚀、耐磨、体积小和一体化等优点。非晶态材料的稳定性是此材料技术应用上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对Ni-Si-B非晶薄膜的研制和测试中发现,薄膜的物理性质及稳定性除与溅射条件,退火处理有关外,还与薄膜的厚度有关。一定厚度范围的薄膜有最小的电阻温度系数(TCR)和最好的稳定性。从薄膜结构驰豫激活能的测定中也得到一定厚度范围的薄膜对应较大的激活能(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