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4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71篇 |
航天技术 | 203篇 |
综合类 | 182篇 |
航天 | 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基于多维加权聚类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体制、新技术雷达不断出现,反辐射导引头面临的信号环境更加密集和复杂,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分选。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维加权聚类的雷达信号分选算法。通过统计和熵值分析确定权值,计算加权的欧几里得距离,根据既定门限合并同类聚类中心,从而实现雷达脉冲的分选,并在各聚类中心应用改进的SDIF算法进行PRI精分选。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分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2.
Model Development and Adaptive Imbalance Vibration Control of Magnetic Suspended Syste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ang Liang Chen Yiqing 《中国航空学报》2007,20(5):434-442
对星载磁悬浮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建立其转子的平动与转动的动力学方程。所建模型反映了转子的动、静不平衡特性,以及转子运动与框架、星体运动的耦合关系。模型是主动磁悬浮控制与动框架效应分析的基础。对动、静不平衡量未知的转子,设计了自适应对中控制器。在分散PD、比例交叉反馈控制器与高低通滤波器的基础上,通过动、静不平衡量的辨识与补偿控制,使转子绕其惯量主轴旋转,衰减角动量交换执行机构高速转子因不平衡而对基座产生的干扰力,消除星上主要颤振源,达到降低卫星姿态抖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3.
阐述了飞机过载和过载指标值的意义,指出过载表正确测试飞机过载的条件,并说明了L8飞机前、后舱中过载表指示的不一致性及仪表指示值的修正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74.
275.
276.
空间交会目标航天器相位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航天器相位调整机动的目的是为交会对接任务做准备,是一个非固定时间交会问题.从调相的墓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大气阻力、升交点赤经漂移及轨道误差对相位角的影响,并将这些参数用于改进冲童对相位角影响的估算公式.将佑算公式与数值积分相结合,从摄动轨道机动参数计算、调相方向选取与机动圈次选择三个方面改进相位调整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相位调整策略可以稳定高效地获得摄动轨道机动参数,能够满足终端精度要求,相对于直接根据相位角偏差正负来选择调相方向的策略可以节省推进剂消耗. 相似文献
277.
多片湿式离合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动变速器多片湿式离合器的热失效现象,结合离合器设计公式,选择接合终了时刻摩擦面上的平均滑摩功和单位面积最大滑摩功率作为优化设计目标,把离合器的转矩容量计算作为整体转化为约束条件,使用MATLAB中的优化工具箱,采用模糊理论和主要目标法进行离合器优化设计.利用多学科动力学仿真软件平台Simulation X对优化前后的离合器动态接合过程中的热性能指标进行对比仿真,通过优化算例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78.
提出了一种特征驱动的可复用需求建模方法(RRM,Reusable RequirementMethod),此方法定义了一个可复用的需求建模过程(RRMP,Reusable Requirement Modeling Process),在领域工程和应用工程两个层面上都提出了相对完整的需求建模方法并将两个阶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主要研究方向着眼于领域模型的正确建立、合理剪裁和对象化过程,从而得到针对于具体应用的需求模型.在RRMP的过程指导下还将设计一个需求定制与应用开发平台(RAP,Requirement customing Application developing Platform).RAP平台立足于需求获取阶段,以用户易理解的图形化方式灵活直观地与用户进行需求交互,根据用户定制的需求自动生成具体应用的标准需求开发文档和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并最终开发出用户所需的领域内特定应用的原型系统.RAP平台主要包含3个部分:图形化需求定制工具,需求开发文档生成工具和目标应用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
279.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