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44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碳基材料氧化烧蚀的双平台理论和反应控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到达的表面温度和压力范围,就碳基材料在氧化速率控制区、过渡区、扩散控制区的烧蚀特性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CO2在烧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不能忽略的。无因次质量烧蚀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该存在两个平台,且都属于扩散控制区,而不是此前普遍认为的只有一个平台。从理论上阐明了双平台产生的机理,发现第一平台是由于生成CO2将氧消耗完产生的,另一个平台是生成CO引起的。文献中所谓的"快反应"和"慢反应"之说反映问题是不全面的,它们只是我们给出的新模型的两种极端情况,用一个统一的模型就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从所谓的"快反应"经过第一平台自动过渡到"慢反应"。双平台理论澄清了此前的一些争议,并且得到了试验证实,为准确预估烧蚀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2.
基于LES与FW-H方程的圆柱-翼型干涉噪声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F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方程研究了圆柱-翼型干涉噪声的频谱特征和四极子噪声的影响.流场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声场获得了与实验相一致的频谱形状,翼型前缘30%弦长为主要干涉噪声源.针对计算与实验展向高度不同的问题,首先基于相关函数为三角函数的假定推导了展向修正公式,并与相关文献采用矩形函数、指数函数及高斯函数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修正方法修正量差别高达7.6dB,三角函数与矩形函数修正效果类似,优于高斯函数,指数函数修正效果最差.分别采用固体壁面和可穿透数据面作为积分面,研究了体声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马赫数下四极子噪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13.
基于定量曲率模态分析的分层损伤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基于振动分析的复合材料损伤定量检测方法,对含有不同长度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梁,分别采用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静态和动态响应检测。样本分别进行了纯弯曲、剪切、自由振动和不同频率下的受迫振动试验。振动状态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分布采用多普勒激光扫描振动仪测得。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6.9.1软件进行,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由此得出样本件的曲率模态响应,从而可以确定分层损伤区域的位置、大小及相关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414.
通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故障散热器支架进行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微观检查、截面金相检查以及材质分析,确定了故障散热器支架断口的高周疲劳属性,明确了表面电加工重熔层中存在的微裂纹、尖锐棱角和结构设计不足造成了应力集中。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导致该支架过早发生疲劳断裂,振动载荷也加速了该支架疲劳断裂故障的发生;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15.
对噪声振动环境下的仪器电路板损伤进行了研究,以解释高噪声环境下某机箱电路板引脚断裂机理。应用噪声激励下激光测振技术、声传递试验方法、有限元分析动态响应分析技术,给出了元器件管脚动态应力分布,并根据S-N曲线对结构的寿命进行评估分析,理论分析所得出的失效模式及寿命时间和试验情况基本吻合。本文所探索的噪声激励下的电路板应力分析及寿命评估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力学环境造成的仪器损伤,拓展了仪器可靠性评估途径,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16.
LCCC电子封装结构的热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LCCC电子封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和工程算法开展电子封装结构在温循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和工程算法所预测的结构疲劳寿命一致性较好。所探索的有限元方法和工程估算方法在解决电子封装结构的热疲劳寿命问题时具有很好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417.
基于骨架角点的双目图像模板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学形态学算子抽取图像的骨架 ,根据图像骨架角点进行模板匹配。提出一种有效的双目图像的匹配算法。其特点是计算量小 ,匹配速度高 ,适用于角点明显的图像。  相似文献   
418.
针对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出现裂纹故障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故障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形貌检查、截面金相检查、材质分析及断口区域成分分析,并对叶冠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确定了叶片裂纹性质和产生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故障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冠工作面与非工作面裂纹为高周疲劳性质,导致叶片过早出现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耐磨块尖部进入叶冠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转角应力集中区;同时叶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载荷也加速了疲劳裂纹的产生.最后提出了控制焊接过程中耐磨块与叶冠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尺寸,避免耐磨块尖部进入转角区域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19.
结合目标-导弹的运动特性,运用逆系统方法与制导原理,设计了导弹质心运动的Euler动力学系统跟踪控制器。在控制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目标飞行状态、控制律、制导律、解耦性及抗干扰性这几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弹体坐标系下导弹的外力矩实施控制,实现偏转角速度对动态目标的渐近跟踪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说明了控制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0.
The performance of an optimized aerodynamic shape is further improved by a second-step optimization using the design knowledge discovered by a data mining technique based on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 in the present study. Data generated in the first-step optimization by using evolution algorithms is saved as the source data, among which the superior data with improved objectives and maintained constraints is chosen. Only the geometry components of the superior data are picked out and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snapshots of POD. Ge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ior data illustrated by POD bases are the design knowledge, by which the second-step optimization can be rapidly achieve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by redesigning a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blade, NASA Rotor 37, in the study to maximize the peak adiabatic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and mass flow rate.Firstly, the blade is redesigned by using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by 1.29%. Then, the second-step optimization 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design knowledge, and a 0.25% gain on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addressed in detail, demonstrating that geometry variations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pattern and strength of the shock wave in the blade passage. The former reduces the separation loss,while the latter reduces the shock loss, and both favor an increase of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