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34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Numerical analysis of broadband noise reduction with wavy leading edge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airfoil broadband noise reduction with wavy leading edge under anisotropic incoming turbulence. The anisotropic incoming turbulence is generated by a rod with a diameter of 10 mm. The incoming flow velocity is 40 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ynolds numbers based on airfoil chord and rod diameter are about 397000 and 26000, respectively. The far-field acoustic field is predicted using an acoustic analogy method which has been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 A straight leading edge airfoil and a wavy leading edge airfoil are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vy leading edge increases the airfoil lift and drag whereas the lift and drag fluctuations a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In addition, wavy leading edge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flow pattern around the leading edge and a pair of counter-rotating streamwise vortices stemming from each wavy leading edge peak are observed.An averaged noise reduction of 9.5 dB is observed with the wavy leading edge at the azimuthal angle of 90°. Moreover, the wavy leading edge can mitigate noise radiation at all the azimuthal angles without significantly changing the noise directivity. The underlying noise reduction mechanisms are then analyz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462.
沈堤  童宁宁  郭艺夺 《上海航天》2011,28(3):42-45,72
基于快速Frobenius联合近似对角化(FFDiag)算法,提出了一种步长根据代价函数值大小变化的更新规则,使对角化的更新幅度随信号分离状态自适应变化。算法步长与信号分离状态相结合,具有收敛速度快和稳态误差小双重优点,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3.
方良  童创明  黄国荣  夏训辉 《上海航天》2009,26(6):22-24,34
基于线性分布细金属柱体的散射模型,用多极子展开求解电磁散射问题。以测量的散射场和计算散射场偏差为目标函数,将待优化变量设置为描述细金属柱体中心位置的向径和幅角,通过多相粒子群算法(MPP-SO)优化待优化变量,通过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实现自由空间中线性分布的细金属柱体族的电磁成像。算例表明:MPPSO有较好的收敛性能和成像精度,以及较强的抗随机噪声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64.
空间科学实验平台是集机械、热控、电子学及通信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能够为有效载荷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为减小通风回路的流动阻力, 提高空气流量及其散热能力, 对采用强迫通风冷却散热方式的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分布式风回路提出三种结构布局并进行对比.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三种布局的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行了计算, 得到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内部阻力和速度分布. 综合考虑三种布局的结构及流场阻力特性, 得到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分布式风回路的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465.
一种基于Kriging和Monte Carlo的主动学习可靠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操  孙志礼  杨丽  孙安邦 《航空学报》2015,36(9):2992-3001
机械结构可靠性分析时,常常会采用代理模型拟合隐式功能函数来解决计算量大的问题,但由于试验设计方案需要同时考虑代理模型的拟合精度和可靠度计算精度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充分使用较少的样本信息,最大化可靠度计算精度,本文充分发挥Kriging预测的随机特性,提出一种主动学习可靠度计算方法。首先,类似于优化问题中改善函数的选点方式,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预测的学习函数,基于Monte Carlo法生成大量的候选样本点,找出学习函数最小值对应的样本点作为最佳取样点。其次,推导和提出了一种学习停止的条件,保证了Monte Carlo样本点预测符号的正确性且学习次数明显减小。最后,通过2个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方法需要更少的样本数量,得到的可靠度计算精度更高,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66.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应力损伤问题,采用有限元子模型法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强度进行分析研究。有限元分析依据模型复杂情况分为3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采用较为稀疏的网格,获得二级子模型边界上各点的位移和力分布;第2层次将二级子模型网格划分细密,并用Fastener单元模拟群钉连接结构,获得较为准确的应力计算结果及钉载分配;第3层次选取钉载最大的部位建立三级子模型,引入渐进损伤子程序对危险部位进行损伤分析。文中采用ABAQUS子模型法,结合Fastener单元及UMAT(User-defined Material Mechanical Behavior)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强度由整体到局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解决了常规有限元分析法网格多、计算困难等难题。  相似文献   
467.
考虑冲击缺陷的钛合金板的疲劳寿命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研究了含冲击凹坑缺陷的Ti-1023钛合金板的疲劳损伤问题。通过分析冲击损伤与疲劳损伤的共同作用以及应力场与损伤场的耦合作用,对含冲击凹坑的钛合金板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首先,基于连续介质运动学理论,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冲击损伤的模拟,得到冲击凹坑处的残余应力场与塑性应变场。其次,根据塑性损伤方程,计算冲击凹坑局部的初始损伤场,并将其作为后续疲劳计算的初始条件。然后,采用Chaudonneret的多轴疲劳损伤力学模型建立损伤力学-有限元数值解法,以进行损伤演化过程的数值计算。最后,综合考虑残余应力场、塑性初始损伤和疲劳损伤的共同作用,对含冲击凹坑的钛合金板进行了疲劳寿命预估,并进行了相应的疲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所做研究为工程中采用损伤力学方法来预估含冲击损伤的结构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8.
空间高等植物培养装置用于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展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生长机理研究.该装置由高等植物培养模块、生命保障模块、实时在线检测模块和返回单元等功能单元组成,可实现高等植物空间长周期培养,在轨启动生物实验,实时在线观察和荧光监测,水分循环利用及营养供给,模拟太阳长短日照周期控制与检测,环境温度测量与控制,CO2浓度调节,有害气体去除及航天员回收部分样品等功能.   相似文献   
469.
为了在运载器真实飞行前对栅格翼展开过程和系统力学性能进行考核,针对现有模拟试验方法不能有效模拟飞行工况栅格翼在气动力作用下展开过程及该过程对壳体和栅格翼的冲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效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类似试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0.
李俊卿  李忠徽  仝宗义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5):100-104, 110
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DS证据理论,搭建了扩展Park变换模型以及失电残压模型,从多元信息融合的角度进行定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仿真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精确度,从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