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34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用流延法制备增强型NaIion/PTFE复合膜,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膜,测试了膜的溶胀率、机械强度及质子传导率测试和单体电池性能,并与市售Nafion0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流延法制备的Nafion/PTFE复合膜致密性好,(23±2)℃和(i00±2)℃恒温水浴条件下,Nafion/PTFE复合膜体积溶胀率分别仅为Nafion0212膜的30%,70%,Nafion/PTFE复合膜的最大拉伸强度较Nation212膜高52%,H2渗透率较Nafion0212膜高14%~25%;Nafion/PTFE复合膜的放电电压高于Nation0211膜,当电流密度为1000mA/cm。时,Nafion/F’T—FE复合膜单池放电电压为0.714V,较Nafion0212膜高8%,能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2.
本文由前轮定位参数的作用出发,详细分析了影响其作用的诸多因素,为合理选择汽车的前轮定位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3.
张凌  童慧峰  唐志平 《推进技术》2007,28(5):581-585
针对"烧蚀模式"激光推进,为了精确计算靶材的烧蚀质量以得到较准确的比冲值,采用了平衡气化和"电子崩"等简化模型描述激光等离子体的形成,初步实现了固体靶的激光动态烧蚀物理过程。同时采用光线跟踪的思想计算了等离子体的对激光脉冲的逆轫致吸收过程,重点计算和分析了激光波长对推进效应(冲量耦合系数Cm和比冲Isp)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波长的增大,Cm减小,Isp增大;波长为2.5μm处的能量利用率η最高,达到了97.8%。  相似文献   
184.
多架无人作战飞机攻击行为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基于Agent的无人作战飞机指挥控制系统的形式化语义模型,提出了无人作战飞机编队的联合作战目标、联合作战意图和协同攻击效能的定义,以及结合联合作战意图、协同作战效能的多架无人作战飞机编队攻击行为的协调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结合联合作战意图和协同攻击效能的攻击行为可有效地提高编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85.
基于MATLAB的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设计是将最优化理论和计算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MATLAB优化工具箱具有编程工作量少、语法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特点,本文利用优化工具箱以行星齿轮和中心轮的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行星齿轮减速器进行快速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行星齿轮优化设计的具体实例,与原设计方案相比,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6.
分析和总结了定量反馈理论(QFT)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并应用该理论对某型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发现,QFT能够很好地解决由于模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的无人机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并从工程应用角度为无人机提供了一种鲁棒控制设计方案.仿真结果及与一般控制方案比较表明,用这种理论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控制效果良好,而且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7.
未来空战与推力矢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隐身性、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敏捷性和短距起降等影响空战效能的因素入手 ,研究了推力矢量技术对上述影响空战效能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 ,推力矢量技术是未来战斗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8.
首先分析了进气道等效圆波导中发动机等效“半球+ 平面扇形金属叶片”终端的不连续性,根据电磁场互易定理和物理光学法( P O) 计算了这种终端的反射系数;然后利用“传输模式叠加法”计算了进气道的雷达散截面( R C S)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优于文献给出的计算结果。这种方法采用模式迭加求和,避免了普通模式法需进行大型矩阵计算以及对计算机内存的过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9.
高斯粗糙表面电磁散射的曲率修正双尺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传统双尺度法分析粗糙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尺度切平面的曲率修正。给出了小入射角时改进双尺度法的计算模型。采用传统微扰法和基于圆柱曲面修正的微扰法,计算了实际粗糙面掠入射时的后向散射系数,并与有关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小入射角及掠入射条件下,基于曲率修正双尺度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均较为相近,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90.
为分析经典解析法不能有效求解掠入射时粗糙表面的散射特性,用高阶微扰法计算了二维分形导体表面的后向散射系数。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较证明了高阶微扰法的有效性。对不同粗糙度下掠入射时全极化指数的研究,获得了不同入射条件下极化指数与掠入射角余切函数曲线的拟合和有效表达式,修正了前人的结论,并发现用高阶解析法可区分粗糙表面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