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篇 |
免费 | 398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1篇 |
航天技术 | 147篇 |
综合类 | 84篇 |
航天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为了解边界层抽吸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的影响,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对隔离段激波串特性以及燃烧室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0,总温950K,总压0.82MPa的来流条件下,当量比为0.18先锋氢气与不同当量比煤油共同燃烧呈不稳定状态,激波串在隔离段内前后振荡传播。当煤油当量比为0.29时,激波串振荡前缘远离抽吸位置,边界层抽吸对发动机流场基本没有影响。随着煤油当量比逐渐增大,激波串前缘位置到达抽吸区附近,边界层抽吸开始产生影响,改变了隔离段内的激波串动态演化过程、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分布,同时有效提高了隔离段抗反压特性,使得煤油最大当量比可以由0.38增大至0.42。此外,边界层抽吸对发动机内的亚燃/超燃区域分布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3.
毛细波推进器作为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在无人船舶、医疗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应用前景,然而其能量供给方式与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探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供能推进方式,其可利用环境中的风能、波浪能等作为能量源,驱动介电润湿单元产生毛细波,并利用反推力推进船舶。在输出电压520 V,频率5 Hz的情况下,成功实现对一重量为3.42 g的泡沫船实现推进。本文探索了一种不依赖传统能源与结构的新型船舶推进模式,为今后轻型船舶的动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4.
175.
对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支撑桁架结构进行空间热交变环境下的热 结构分析,为天线结构因热致变形影响形面精度和网面稳定性提供合理的防护建议。采用ANSYS APDL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大口径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支撑结构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基于已有试验分别验证了模块化可展开天线结构有限元建模和热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在瞬态温度场作用下约束位置等参数对支撑桁架弦杆及拉索应力的影响和热致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可展开天线结构的应力和变形随时间历程发展与瞬态温度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瞬态温度场下,天线结构中心模块拉索热应力最大,同圈模块的弦杆热应力幅值基本相同,其上弦杆热应力逐圈增大,而拉索热应力逐圈减小;天线结构热致变形在距离约束最远端处整体累计值最大,上层中心点处累计热致变形可达15mm左右,对天线形面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将天线支撑桁架结构最外侧且距离结构中心最近的模块顶角和与相邻模块竖杆拼接处作为星载天线伸展臂约束时,天线结构的热致变形最小。将该处作为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的展开支点,并建议对天线支撑结构表面采用涂刷隔热防护复合材料涂层等防护措施,以增加天线结构在太空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减小温度交变对天线整体形变和网面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6.
针对中介轴承故障信号传递路径复杂,故障信号特征微弱诊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量子熵(MQE)、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LE)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空域相关降噪对振动信号进行滤波降噪,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利用MQE提取中介轴承故障特征信息;采用LLE方法对高维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将低维故障特征输入PNN中进行故障识别。搭建了中介轴承故障模拟试验台,模拟中介轴承正常、内圈故障、外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并采集数据对本文建立的中介轴承故障诊断算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中介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中介轴承故障类型,且没有出现过拟合现象,并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7.
178.
179.
为了提高航天器回转曲面加筋型连接结构的集中力扩散效率,需要开展回转曲面加筋集中力扩散结构设计。传统放射肋设计方法普遍依赖设计经验、难以满足集中力高效扩散需求。因此,提出一种面向集中力扩散的回转曲面加筋拓扑优化方法。第1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过滤技术的集中力扩散拓扑优化方法,保证拓扑优化结果满足回转曲面加筋制造工艺要求;第2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变形技术的拓扑优化结果智能重构方法,可高效准确地对回转曲面加筋拓扑优化结果进行模型自动重构。基于所提出方法,以卫星平台对接环这种典型的回转曲面加筋壳为对象开展算例研究,并将优化结果与传统放射肋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得到加筋构型清晰、满足回转曲面加筋制造工艺要求的优化结果,且具有集中力扩散效率高、网格质量依赖性低、拓扑特征重构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0.